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县位于xx省南部秦岭中段南坡,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上游地区,地形北高南低,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宁陕显著的地貌特点。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辖14个镇,135个行政村,总人口7.45万人,森林覆盖率达90.2%,是国家生态示范区。xx县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力资源。在生物资源中,有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秦党、天麻、猪苓、食用菌等生物物质深加工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富集,现已发现的矿种有20多个,矿产地50余处。铁、钼、钒、滑石、大理石等矿最为丰富,极具开发价值;xx县聚集了丰富的水资源。流域面积在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120多条。形成了长安河、汶水河、蒲河、池河、旬河五大水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区。水能理论蕴藏量42.72万千瓦,居全省之冠。210国道和京昆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南北,构成了安全快捷出行通道。是西通巴蜀,东达鄂豫,沟通秦岭南北的交通要道。境内便捷的交通、电力、通讯、水力、矿产和生态旅游资源等生产要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一、xx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县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30年发展,中小企业已经从当初单一的餐饮服务业,逐步延伸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经过实施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县属国有企业仅保留了自来水公司和国有控股的粮食收储公司)。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发展催生中小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强环境建设、大力招商引资、培植支柱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实施重点项目投资带动等措施,使全县中小企业逐步走出 “天保”工程所带来的困境,连续三年实现高位增长,初步形成了“绿色矿产、水电能源、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中小企业呈现出快速、健康、稳步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
今年1-9月,我县中小企业(不包括县电力局,以下口径相同)实现增加值28780万元,占任务48000万元的559.96%,比上年同期增长80.64%,占县域经济gdp的比重上升到53.1%(其中:工业增加值17885万元,占任务28000万元的63.88%,比上年同期增长155.69%);总产值85505万元,占任务108000万元的79.17%,比上年同期增长35.66%(其中:工业总产值42027万元,占任务70000万元的60.04%,比上年同期增长77.28%);营业收入52596万元,占任务86830万元的60.57%,比上年同期增长22.24%;上缴税金1951万元,占任务3500万元的55.74%,比上年同期增长48.14%;劳动者报酬7779万元,占任务11200万元的69.46%,比上年同期增长60.2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628万元,完成占任务78000万元的75.61%,比上年同期增长136.91%;企业总数达到247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9.1%;从业人数达到9431个,比上年同期增长13.9%。我县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健康食品、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经济运行总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发展县域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重点行业或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1、骨干产业不断涌现,规模企业实现突破。随着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县、旅游富民、企业富县”宏伟目标强势推进,以“绿色矿产、清洁能源、健康食品”为代表的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43家;涵盖矿产、建材、水电、食品、交通、商贸、服务等领域。鑫裕1500t铁选厂建成投产,使我县铁矿日选矿能力达到3000t,可新增产值12500万元;刚强预制构建厂顺利投产,使我县摆脱了水泥预制管长期从外购进的历史,为建设单位节约了投资,可新增产值1310万元;在建的太山、观音砭、迎春三个水电站并网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2530kw,增加发电量2800万度,新增产值868万元;秦岭酒业与力森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实现股份制重组,投资3500万元的技改项目正平稳推进,为做大、做强、做优、地方特色酒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秦岭、白云、永兴、惠康、友能、健安、秦宝、秦源、秦南、明强、甜蜜司等11家企业16大系列58种产品分别取得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即“os”认证(国家强制性认证)。“秦岭印象”、“秦南”、“关口”、“乡巴佬”和“山里人”豆腐干等五个产品被评为全市特色旅游产品,标志着我县健康食品工业由零星的作坊加工正在向工业规模化方向发展。
健康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健康食品加工业的规模企业的发展,经过和统计部门密切配合,使秦南、明强、秦宝司等三家生产要素齐全、规模较大、经营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从今年年初正式纳入规模企业管理,使我县规模企业总数从去年年初的6家达到现在的10家。今年1-9月,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13683万元,工业产值30895万元,分别占今年1-9月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885万元和工业总产值38003万元的76.51%和81.29%,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5.69%和77.26%,为发展县域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招商引资再创佳绩,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今年1-9月,我县中小企业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35个,计划投资458700万元,当年投资103600万元。新建项目13个,计划投资41000万元。其中:旅游项目5个,当年投资21000万元;矿产项目7个,当年投资17000万元;其他项目一个,年投资0.3亿元;续建项目22个,当年投资62600万元。其中,旅游项目5个,当年投资38500万元;水电项目10个,当年投资8600万元;矿产项目3个,当年投资10000万元;其它项目4个,当年投资5500万元。在新开工和续建投资在100万元以上项目3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28万元,完成占任务78000万元的75.16 %。其中:生态旅游项目完成投资33201万元;水电能源项目完成8470万元;绿色矿产项目完成投资13008万元;其他项目完成投资3949万元,分别占我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56.62%、14.45%、22.19%、6.76%。恒通的300t多金属矿选矿厂顺利投产,填补了我县这一产业的空白,森和环保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有机废液工业化装置项目前期工程顺利,主体厂房已开工建设,主要设备调试成功,建成后将填补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3、旅游产业初见成效,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以“在城市工作,到山村休息”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取得了突破发展,旅游企业先后成功举办了漂流大赛、爱侣情定汶水河和山地越野等赛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推介效应,涉旅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漂流及农家休闲游为龙头的旅游项目成为拉动我县旅游产业经济的“三架马车”,带动全县的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今年1-9月,漂流实现销售收入331万元。假日里,县城、筒车湾、广货街的景区游客如梭,县城宾馆及农家乐家家爆满。旅游产业对第三产业中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娱乐服务等行业的带动作用日渐显著,成为县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山水秦岭,绿都山村”旅游知名度、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4、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及重点产业。今后五年,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以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引进大项目为支撑,促进骨干产业率先发展,重点培育“生态旅游、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健康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努力构建重点项目挑大梁、中小企业快速增长的新的经济格局,确保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中小企业增加值达到96,545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56,319万元)、总产值217,22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0,795万元)、营业收入达到174,586万元、企业个数达到2600个(其中:工业企业个数达到350个),建成3个工业园区,努力发展培育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推进园区建设。继续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县政府批准的《县域工业园建设规划》和《县域工业园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努力做好宁陕县域工业园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于此同时,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创造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启动建设“旬广生态材料工业园区”和“海荣健康食品工业园区”。按照“园区承载、项目支撑、扩大产能、循环发展”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策划包装储备项目,不断创新融资方式,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实施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引导相关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2)发展新型材料工业。积极引导骨干矿产企业进行整合,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按照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大力扶持辽矿、潼鑫、鑫裕、海荣等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启动白云岩和方解石开发,加快金沙和福鑫、钒矿、铜矿等项目建设,促使尽快投产达效。围绕矿产品开发升级,积极谋划铁矿、钼矿和重钙粉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坚持把培育骨干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不断促进我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催生新的企业,力争更多企业进入规模工业行列,逐步消除无产值过亿元企业的被动局面,为我县中小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3)稳步发展清洁能源。继续抓好汶水河、池河、旬河三大流域水电能源梯级开发。加快11个水电站建设进度,力争“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电站36个,完成总投资25188万元,装机达容量41660kw,新增发电能力33328万度,新增工业产值10665万元(按年发电8000小时*0.32元测算),新增税金640万元。
(4)做精健康食品工业。要积极凭借我县“国家生态示范区”的资源环境魅力,努力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采取以松夏、秦南和健安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路子,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基地,不断延长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支持明强、秦酒、秦宝、甜蜜、滨海、秦源、绿宝、正旺、永兴、惠康等10家健康食品加工企业,不断实施科技创新,引进吸收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扩大健康食品生产能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打造健康食品品牌,满足日益扩大的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
(5)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按照《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全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一
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2-10-18 17:28:3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