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劳务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抓好三个环节 做强劳务经济
——对富顺县劳务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富顺是丘陵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县劳务输出已2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连续多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30万人以上,是省级劳务开发基地县和全国首批劳务输出工作重点示范县。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36.9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97亿元;回引项目67个,回引资金1.18亿元;农民职业技术培训2.47万人次;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6243人,医疗保险参保8701人;维权救助108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51万元。客观的讲,县委、县政府近年来越来越高度重视劳务经济的发展,希望把劳务经济打造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实现劳务输出大县向劳务经济大县的转变。近几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必须重新审时度势,客观分析当前我县劳务经济加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科学把握劳务经济的三个环节,创新举措,踏实抓好工作落实,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观念陈旧、素质偏低。我县转移的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等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所以大部分外出劳动力主要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据统计,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文化以下占11%,初中或高中文化占74%,高中以上仅占15%。除素质普遍偏低外,还存在观念陈旧、目标渺小,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少农民安于现状、安于温饱,认为只要能养家糊口,再辛苦卖力也干;二是不愿刻苦学习,提高技能,没有远大理想,只有干一天,过一天,能挣多少挣多少,谋划未来的少;三是不愿接受培训,认为培训耽误时间,早出去早找钱,盲目外出的多,有准备外出务工创业的少
(二)市场发育相对滞缓,机制仍不健全。我县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机制和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劳动力流动渠道不畅、有效组织化程度较低。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成建制输出不足20%,无组织的输出,既不能发挥品牌和规模效益,又增大了有关部门对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的难度,使外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一是部分镇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重点不突出,主动服务劳务经济的意识差。二是劳动力培训质量不高,人数不多。我县农民工的培训主要依托福源灏职中、富顺县二职中及部分民办培训机构,但以上机构都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专业教师稀缺)、设备落后(有的甚至是上世纪60年代的设备)等突出问题。我县各类培训机构每年的培训能力约为3000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机会接受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存在与市场需求不相衔接的现象,浪费了培训资源,影响了农民务工就业。三是社会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民工荒和务工难同时存在,同时坑、蒙、拐、骗农民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使农民工大胆选择务工地点和工种的少,随亲朋、邻里外出务工的多,特长难以有效发挥。
(三)输出后的后续保障不到位,新的社会问题增加。
一是输出者家庭有老人、儿童,造成老小无人照顾,子女成长关键期缺少父爱、母爱,容易造成性格偏执、亲情淡泊,学习成绩普遍不佳。二是田土无劳动力、无技术精耕细作,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发展农村产业化,面临极大困难。三是由于农民工居住不集中,白天忙于干活、晚上没又时间学习,要学习的技术种类繁多,从事专业杂乱,致使输出后的再培训事倍功半,实际效果不够明显,制约着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再提高,故只能零散的年复一年的简单劳动力输出。四是民工权益受侵害现象仍较普遍。生活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拖欠克扣工资、子女入学难、社保覆盖面小等,是多数农民工在外所遭遇到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因劳动关系造成赔偿无果的信访不断增多。
(四)外出务工的多,返乡创业人员少。由于政策不到位,环境不优,加之家乡乡情、亲情感召力不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民工习惯于把收入的大部分用在建房上,愿意创办企业的很少。
二、对策建议
要真正搞好富顺县的劳务经济,须着眼富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国家劳务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大胆探索,率先突破,重点在就业体制、就业服务、教育培训、返乡创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着力抓好劳务经济的事前准备、事中服务、事后回引三个环节。
(一)抓好事前准备,确保劳务输出质量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要进一步发挥典型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通过推荐、走访,认真培养和总结出一批新的劳务经济典型,营造发展劳务经济的浓厚氛围。一是开辟一个专题栏目。县宣传、劳动部门积极与广电部门合作,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一个时段,制作 “劳务输出工作纪实”、“乡镇长访谈录”、“希望之路”、“劳务信息之窗”等专题节目,专人采写,专门制作,专题播发。二是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涌现出来劳务输出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发放一批宣传资料。购买一批书籍,制作一批光碟,印制一批宣传单,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一批务工创业成功典型,用典型事迹引导、启迪、教育农村富余劳动力,激发他们赚大钱、发大财、求大富的意识,实现“要我输出”向“我要输出”的转变。
2、规范资源管理,严格目标考核。
一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超越部门利益的机构
富顺县劳务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2012-10-15 12:18:2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