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2-10-14浏览:2903下载292次收藏

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海州区位于xx市西南部,与灌云县、东海县接壤,现辖3个镇、1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行政区域面积282.09平方公里,人口23.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2万亩,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0%,农业人口14.4万人,占总人口62%,属典型的农业大区。虽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贯彻工业强区战略,经济增长提速、投资拉动增强、社会和谐度提高、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是,目前海州发展基础仍十分脆弱,呈现出经济总量小、城市面貌旧、财政负担重特征,尤其财政十分困难,支出压力巨大。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分析财政困难的现状,寻求摆脱财政困难的对策,提供一些必要建议,促进财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海州区财政现状

1、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转困难。海州属发展洼地,经济份额在全市所占比重较低。2010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8亿元,增长49%,占全市的3.2%,实现财力2.8亿元,其中人员支出22576万元,占财力的80.6%;公用经费1615万元,占财力的5.8%;配套资金3809万元,占财力的 13.6%。财政供养人口5385人,人均财力5.14万元,远远低于市区平均水平,工资发放都很困难,目前我区人员平均工资低于市区标准,公务员还有十三个月工资欠发,公用经费缺乏,政府只能维持低水平运转,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极为困难。同时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教育、社保、卫生、农业、文化、环保等刚性支出快速增长,省市要求区财政配套资金的政策不断出台,各部门创星级、达标、升级、考核、创优等政策性配套不断增加,刚性支出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越来越困难。

2、历史欠账较多,债务沉重。近年来,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城乡环境改造、教育和公共卫生投入,形成了近5亿元债务。一是园区建设债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海州开发区和洪门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由于项目建设征用农民土地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尚拖欠土地赔偿款和工程款约2亿元。二是城乡基础建设债务。2001年以来,为改善城乡面貌,投入4亿元修建城乡道路和其它配套设施,负债达2亿元。三是社会事业债务。为有效改善民生条件,我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先后获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等称号,但同时区财政也背负了1亿多元债务,其中义务教育化债2500万元、绩效工资4500万元、教育现代化创建3000余万元。四是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隐性债务。我区是苏北农业区之一,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划调整后,新划入板浦、宁海两个纯农业乡镇,由于自身财力紧张及比较县里得到省级政策扶持较少,前期对农业投入不足,2010年我区农业投入4500万元,仅占全市农业投入的1.6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如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渠道损坏严重,抗旱排涝功能基本丧失;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土地治理项目难以开展;区内大部分农村道路破损严重,村级各项公益事业发展缓慢,下一步需要加大投入才能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3、多种因素制约,支柱税源不足。一是新海发电公司合并重组,许多第三产业并入主业,直接减少我区税源2000多万元。二是2005年体制改革划入我区的企业大部分是化工企业,如德邦兴华、泰乐化工等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税收大幅下降,划入基数都难以完成,带来较重负担,影响税收增幅。三是受建成区空间制约,虽然近几年加大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产业发展,但是受客观因素制约,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地方性税源较少。

4、区划调整影响,加大财政压力。板浦、宁海的划入,带来发展空间,将有力助推海州未来经济发展,但目前也给海州带来新的财政压力。特别是板浦镇,原工资水平与市区有较大差距,公务员年人均收入2.79万元,教师年人均收入1.9万元。划入海州区后,移交人员1705人,其中行政人员77人,事业人员1628人。尤其是新划入教师1142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779人),工资标准按市区执行,增幅较大,自身财政收入微薄,而且其财政体制由县级财政体制变为区级财政体制,地方财力减少较多,加之划入区以后省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政策优惠减少,财政缺口更大,运转更困难,压力更重。

二、缓解财政困难的对策

2011年,我区计划完成财政总收入11.6亿元,增长24%,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7亿元,增长25%。1-2月份,全区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1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786万元,增长57.4%,完成市考核目标的22.9%,超序时进度6.2个百分点;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39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458万元,增长22.9%,完成市考核目标的20.7%,超序时进度4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完成财政总收入32000万元,占市考核目标的27.7%,增长24.8%;预计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600万元,占市考核目标的27.3%,增长28.1%,确保首季开门红。

1、发挥财政职能,促进财源建设。推进海州开发区、宁海工贸园区有效连接,实现四新产业规模、速度和效益的新提升;增强园区投融资能力,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融合,提升园区企业档次,提高园区财政贡献率。

2、强化税收征管,做大财政蛋糕。落实责任抓增收。层层建立征管责任制,将收入任务及时分解到每一个征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一门心思抓征管,齐心协力抓入库。规范大户稳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税种的监管,实行专人专户管理,确保税费均衡入库。部门联动促增收。区、乡镇两级坚持上下一盘棋,整体联动,合力推进全区收入组织工作。征管部门建立税收跟踪和项目联系制度,加强收入执行情况调研分析。健全网络保收。加大协税护税力度,推进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健全财税征收主导,相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全面参与的协税护税新机制,同时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加强房地产项目税源划分,确保建安房地产税收稳定增长。完善机制督增收。完善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财政收支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全年财政收入完成。

3、优化支出结构,增进民生福祉。健全社会事业服务网。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及时发放,支持启动板浦初级中学易地建设和新城区小学建设,积极落实校舍安全和薄弱学校改造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锦屏棚户区改造步伐,确保年内完成一期工程。提升社会保障安全网。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增长机制,建立征地、补偿、保障三同步的“刚性进保”机制,加快健全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城乡发展统筹网。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推进桥、涵、闸、站等综合水利配套体系形成,建设农田林网。积极落实家电下乡、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保险试点,提高规范化程度。

4、深化财政改革,提升工作绩效。一是做好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测算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应对财政体制调整前期工作。加强对乡镇财政体制运行情况分析,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二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完善和规范支付流程。四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资金节约率。五是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六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强化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做起,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控制新债,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5、严格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深入推进财政“大监督”机制建设,创新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拓宽监督事项,全面提升监督层次。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处理。继续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实行跟踪审计和问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实施监管的优势,切实保障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逐步实行绩效预算,加强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高效队伍。把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与抓财政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全区财税系统思想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坚持把争先创优活动贯穿工作始终,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按照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勤政廉政的标准,着力打造一支抓重点、善统筹,敢负责、善落实,重效率、善自律的财税干部队伍。

三、缓解财政困难的几点建议

1、农业方面。一是加大菜篮子工程投入。近年来我区形成了小荡反季节蔬菜、桃花精细蔬菜等一批高效农业基地,为市区菜篮子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建议上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我区高效农业基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扶持力度,切实把我区打造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菜篮子”。二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我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年内重点加大对板浦、宁海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投入,切实解决新划入乡镇农民吃水问题。三是加大康居示范村扶持力度。在对沙杭、新海等康居示范村给予扶持的基础上,尽快返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

2、民生方面。一是给予锦屏棚户区改造定向补助。锦屏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55亩,建筑总面积27.2万平方米,安置3627户,预计总投入4.5亿,中央已补助3626万元,资金缺口巨大,建议上级财政对锦屏棚户区改造定向补助,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二是加大我区义务教育补助。为整合教育资源,我区拟在板浦镇东侧异地新建板浦初级中学,项目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总投资7340万元,目前资金无来源,恳请上级财政给予资金扶持。

3、体制方面。一是将新海电厂扩建后税收实行市区分享。由于新海电厂职工数量多,占地面积大,多年来海州承担其大量就业、医疗、教育等社会职能。同时污染比较大、密集高压走廊,严重影响我区投资环境。建议参照淮安等周边地区,根据海州区的实际情况,对新海电厂等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二是加大上市后备企业扶持力度。近年来,我区上市准备工作进展良好,太阳雨新能源、黄海机械、中鹏新材料已完成上市前期准备,太阳雨新能源、黄海机械将于近期上报中国证监会,希望上级财政在资金申报、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延续市对板浦的财政扶持政策。根据连政发[2009]155号市政府关于明确市对区划调整地区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对板浦镇的各项税收收入单独核算,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用于板浦的建设和发展,请求上级财政继续实行对板浦的财政扶持政策。

4、资金结算方面。由于我区土地政策没有像东部城区一样实行封闭运行,土地出让金全额缴汇到市储备中心,在成本分解核算返还过程中,时间较长,制约我区资金周转。建议减少相关程序,对土地出让金实行限期办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海州开发区、孔望新城、西南出入口改造建设速度。

总之,解决我区财政困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加快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需要中央、省、市的大力帮助;需要区镇自身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只要我们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走活解决财政困难这盘棋。

某区关于缓解财政困难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