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农村经济薄弱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强县战略,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宏观战略决策,也是我镇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日结合“三问三解”活动要求和调研主题,经深入全镇各中小学进行调查,并在认真分析我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我镇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1、南宽坪镇教育布局概况
我镇位于山阳县城东南 65公里 处,镇域面积230.1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4649户,总人口18218万。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中心学校1所,完全小学6所,初小14所。在校学生2457人。其中中学在校学生679人,小学1778人,中心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6人,现有教职工152人。全镇中小学校舍总面积 16608平方米 ,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 5.85平方米 、 9.13平方米 。
2、全镇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普九和“双高普九”的实施,义务教育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是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校舍 4073平方米 ,维修、改建、扩建校舍 986平方米 。全镇中小学全部消除d级危房;二是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采取撤、并、等方式,撤并小学7所,初小13所;三是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现有教学微机 200余台,多媒体设备3套,中学和中心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5所完全小学接入了网络宽带;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有6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完小及以上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械、音乐器材和美术器材基本达标;四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本科率达到59.5%,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科率为48.4%。今年来先后培养了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教学能手19人,县级优秀班主任4人,县级师德标兵1人,县级教育工作者5人,县级模范教师7人。
二、存在问题
我镇义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巩固“双高普九”成果的标准也在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我镇教育资源短缺以及镇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制约了我镇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步伐。主要表现为:
1、教育投入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其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运行及维护的成本也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物价指数上涨。国家下拨公用经费投入确实做到了逐年增长,但公用经费与学校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跟不上均衡发展现状的需要,导致了学校硬件普遍“不硬”,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使用率普遍不高,一部分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阶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跟不上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2、镇中心学校班级 “超载”严重。随着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强烈,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免除,学生择校现象增多,造成中心学校办学压力过大,出现大班额。其中平均班额54人,最大班额达64人,超过限定标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村小布局调整任务艰巨。目前,全镇共有学校20所(不含中学)、56个班、1778名学生。不足100人的村办完全小学3所,占50%;不足20人的初小5所,占35%。初小学生数最多的上坪初小才35人,设3个教学班,平均班额11.6人。最少的初小仅有15名学生。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源状况急剧变化,这样的袖珍学校越来越多,由于村小普遍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
4、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得不到及时的充实,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全镇40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其中45岁以上的教师占48.6%。二是学科比例失调。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缺乏,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乏,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
促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本文2012-09-27 10:34:5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