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 10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1]13号)、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宝市发[2012]08号),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着力解决重点区域贫困问题,全面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到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握形势机遇,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
1、推进扶贫开发的基础更加牢固。2001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雨露计划”培训为两翼,大力开展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了《xx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亿元,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64个,实施移民搬迁2146户8791人,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6个,协调金融机构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200万元,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500人,农村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7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5万,累计有4.5万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7%下降到22.7 %,贫困村面貌有效改善,贫困户民生有效保障,农村经济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为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按照全省2500元新的扶贫标准初步统计,全县贫困人口5.1万人,贫困发生率45.78%,处在较高水平。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南北两山、山塬结合部及山川结合部等“三大板块”的52个贫困村(其中深山区20个村,山川结合部12个村,山塬结合部20个村),呈现出区域性分布。贫困村“三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三多”(土坯房土窑洞多、光棍多、文盲半文盲多)问题突出,脱贫基础不牢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的现象依然突出,脱贫致富的难度加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艰巨。
3、各级合力扶贫攻坚的机遇十分难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尤其是我县被列入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和扶贫攻坚重点县,将为我们加快区域发展、推进扶贫开发提供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全市集中攻坚北部乔山板块扶贫开发,县委、县政府把我县“三大板块”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对52个贫困村实行领导定点包抓、部门结对帮扶,为重点区域的扶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做好扶贫工作的历史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事来抓,作为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实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来完成,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实际,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跻身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十年规划的历史机遇,以三大贫困板块为主战场,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首要任务,以“三集中、四告别”(贫困人口向县城、中心镇、农村社区集中;告别深山区、土窑洞、土坯房、单家独户)为突破口,举全县之力攻坚两山板块,推动山川板块,带动山塬板块,消除区域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为建设宝鸡后花园、打造魅力新xx奠定坚实基础。
目标任务:到2015年,两山板块60%的贫困人口住房得到保障,“三大板块”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得到改善,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缓解,贫困人口数量在新标准确定的贫困人口基础上减少2万人;到2020年,全县脱贫4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1万人,基本消除区域性贫困,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
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对象和重点区域
1、扶贫开发对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家庭主要成员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为今后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符合低保和救助条件的贫困户作为低保救助对象。依据扶贫标准实行贫困户动态管理,按需求制定帮扶措施,实施到户扶持政策。全面推进“三个先试行”(农村三无户安全住房、特困残疾老人生活补贴、山区农村节能减柴),把扶贫开发政策向特困群体倾斜。
2、扶贫攻坚重点区域。把贫困面大、贫困人口集中的南北两山、山塬结合、山川结合“三大板块”的52个贫困村,作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围绕中心村和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对生存居住条件恶劣、地方病高发、地质灾害频繁的贫困村(户)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主导产业不明析、缺乏增收项目的村,培育增收产业,集中力量实施扶贫攻坚。攻坚南北两山板块。对高崖镇、张家塬镇、草碧镇、水沟镇、柿沟镇、城关镇地处南北两山的20个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三难”、“三多”问题尤为突出、群众要求异地搬迁愿望强烈的贫困村,大力实施“三集中、四告别”工程,通过大跨度整镇、整村移民搬迁,逐步将南北两山贫困群众向县城、小城镇和中心社区集中,培育增收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贫困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使山区群众成为“城镇生活、社区居住、园区务工、农村生产”的新型农民,实现突破发展。推动山川结合板块。对水沟镇、柿沟镇、城关镇、崔家头镇地处山川结合部的12个特色产业不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环境面貌较差、部分组的群众仍居住在半山腰、群众改善发展现状要求强烈的贫困村,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整组搬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条件,实现率先脱贫。带动山塬结合板块。对崔家头镇、南寨镇、城关镇、张家塬镇、草碧镇地处山塬结合部的20个居住分散、增收产业不明晰、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群众思想守旧、安于现状、实施扶贫攻坚难度较大的贫困村,突出做强干果、奶畜、蚕桑等传统优势产业,示范带动贫困人口向中心社区转移、劳动力向产业园区转移、资金技术向特色产业转移,努力建设全县扶贫攻坚协作区。
四、实施三大扶贫攻坚战略,全面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协调组织各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全面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升贫困户、贫困村整体发展水平,继续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以“四大工程”为载体,推进专项扶贫
1、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整体规划、稳步实施”的思路,大力开展“五改”(改水、改灶、改炕、改厕、改圈)、“两建”(建中心社区、建文明新村),实现“六入户”(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互联网、有线电视入户)。对生存环境较差、地质灾害频繁和地方病高发的贫困镇村,采取“三集中”的方式,实行跨镇、跨村、跨组移民搬迁,使贫困人口实现“四告别”。到2015年,全面完成南北两山板块贫困村移民搬迁;到2020年,全县共搬迁1.1万户4.2万人,“三大板块”贫困村的贫困群众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统筹办牵头,扶贫办、住建局、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等部门协作)
2、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依托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等项目,结合40个农村中心社区规划布局,以发展增收产业、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六到农家”工程(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全面提升中心社区整体承载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五通”、“六有”。到2015年,山川结合板块12个贫困村和山塬结合板块8个贫困村,共2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到2020年,“三大板块”52个贫困村全部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的贫困群众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扶贫办牵头,财政局、发改局、交通局、农业局、水利局、住建局、环保局等部门协作)
3、贫困户增收工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按照“大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推动五大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成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支撑。全面落实产业到户扶贫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资金直补、建立互助资金组织扶贫专项资金补助,加大产业扶贫和扶贫贴息贷款力度,扶持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鲜果、蔬菜、核桃、奶畜、蚕桑等农业产业,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到2015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投放扶贫贴息贷款1亿元,扶持1万户贫困农户;到20
一、把握形势机遇,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
1、推进扶贫开发的基础更加牢固。2001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雨露计划”培训为两翼,大力开展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了《xx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亿元,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64个,实施移民搬迁2146户8791人,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6个,协调金融机构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200万元,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500人,农村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7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5万,累计有4.5万人实现了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7%下降到22.7 %,贫困村面貌有效改善,贫困户民生有效保障,农村经济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为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按照全省2500元新的扶贫标准初步统计,全县贫困人口5.1万人,贫困发生率45.78%,处在较高水平。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南北两山、山塬结合部及山川结合部等“三大板块”的52个贫困村(其中深山区20个村,山川结合部12个村,山塬结合部20个村),呈现出区域性分布。贫困村“三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三多”(土坯房土窑洞多、光棍多、文盲半文盲多)问题突出,脱贫基础不牢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的现象依然突出,脱贫致富的难度加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艰巨。
3、各级合力扶贫攻坚的机遇十分难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尤其是我县被列入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和扶贫攻坚重点县,将为我们加快区域发展、推进扶贫开发提供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全市集中攻坚北部乔山板块扶贫开发,县委、县政府把我县“三大板块”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对52个贫困村实行领导定点包抓、部门结对帮扶,为重点区域的扶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当前做好扶贫工作的历史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事来抓,作为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实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来完成,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实际,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跻身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十年规划的历史机遇,以三大贫困板块为主战场,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首要任务,以“三集中、四告别”(贫困人口向县城、中心镇、农村社区集中;告别深山区、土窑洞、土坯房、单家独户)为突破口,举全县之力攻坚两山板块,推动山川板块,带动山塬板块,消除区域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为建设宝鸡后花园、打造魅力新xx奠定坚实基础。
目标任务:到2015年,两山板块60%的贫困人口住房得到保障,“三大板块”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得到改善,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缓解,贫困人口数量在新标准确定的贫困人口基础上减少2万人;到2020年,全县脱贫4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1.1万人,基本消除区域性贫困,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
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对象和重点区域
1、扶贫开发对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家庭主要成员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为今后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符合低保和救助条件的贫困户作为低保救助对象。依据扶贫标准实行贫困户动态管理,按需求制定帮扶措施,实施到户扶持政策。全面推进“三个先试行”(农村三无户安全住房、特困残疾老人生活补贴、山区农村节能减柴),把扶贫开发政策向特困群体倾斜。
2、扶贫攻坚重点区域。把贫困面大、贫困人口集中的南北两山、山塬结合、山川结合“三大板块”的52个贫困村,作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围绕中心村和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对生存居住条件恶劣、地方病高发、地质灾害频繁的贫困村(户)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主导产业不明析、缺乏增收项目的村,培育增收产业,集中力量实施扶贫攻坚。攻坚南北两山板块。对高崖镇、张家塬镇、草碧镇、水沟镇、柿沟镇、城关镇地处南北两山的20个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三难”、“三多”问题尤为突出、群众要求异地搬迁愿望强烈的贫困村,大力实施“三集中、四告别”工程,通过大跨度整镇、整村移民搬迁,逐步将南北两山贫困群众向县城、小城镇和中心社区集中,培育增收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贫困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使山区群众成为“城镇生活、社区居住、园区务工、农村生产”的新型农民,实现突破发展。推动山川结合板块。对水沟镇、柿沟镇、城关镇、崔家头镇地处山川结合部的12个特色产业不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环境面貌较差、部分组的群众仍居住在半山腰、群众改善发展现状要求强烈的贫困村,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整组搬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条件,实现率先脱贫。带动山塬结合板块。对崔家头镇、南寨镇、城关镇、张家塬镇、草碧镇地处山塬结合部的20个居住分散、增收产业不明晰、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群众思想守旧、安于现状、实施扶贫攻坚难度较大的贫困村,突出做强干果、奶畜、蚕桑等传统优势产业,示范带动贫困人口向中心社区转移、劳动力向产业园区转移、资金技术向特色产业转移,努力建设全县扶贫攻坚协作区。
四、实施三大扶贫攻坚战略,全面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协调组织各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全面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升贫困户、贫困村整体发展水平,继续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以“四大工程”为载体,推进专项扶贫
1、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整体规划、稳步实施”的思路,大力开展“五改”(改水、改灶、改炕、改厕、改圈)、“两建”(建中心社区、建文明新村),实现“六入户”(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互联网、有线电视入户)。对生存环境较差、地质灾害频繁和地方病高发的贫困镇村,采取“三集中”的方式,实行跨镇、跨村、跨组移民搬迁,使贫困人口实现“四告别”。到2015年,全面完成南北两山板块贫困村移民搬迁;到2020年,全县共搬迁1.1万户4.2万人,“三大板块”贫困村的贫困群众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统筹办牵头,扶贫办、住建局、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等部门协作)
2、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依托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等项目,结合40个农村中心社区规划布局,以发展增收产业、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六到农家”工程(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全面提升中心社区整体承载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五通”、“六有”。到2015年,山川结合板块12个贫困村和山塬结合板块8个贫困村,共2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到2020年,“三大板块”52个贫困村全部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的贫困群众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扶贫办牵头,财政局、发改局、交通局、农业局、水利局、住建局、环保局等部门协作)
3、贫困户增收工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按照“大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推动五大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成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重要支撑。全面落实产业到户扶贫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资金直补、建立互助资金组织扶贫专项资金补助,加大产业扶贫和扶贫贴息贷款力度,扶持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鲜果、蔬菜、核桃、奶畜、蚕桑等农业产业,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到2015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投放扶贫贴息贷款1亿元,扶持1万户贫困农户;到20
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意见
点击下载
本文2012-09-25 17:00:04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67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