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加快推动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国家局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3月底在陕西召开了各省分管领导座谈会, 4月6日 又专题召开局办公会议研究。此次会议姜成康局长、张玉霞总会计师亲自出席,姜局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近年来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烟叶规模化种植水平逐年提高,各产区积极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认真开展合作社研究与试点应用,明确了合作社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探索了建设模式和运行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了一批像湖南鸿运、金醇,贵州敖溪、平坝,云南红云、子午,四川南阁、福建桔叶、湖北汪营等治理结构健全,运行管理规范,定价机制科学,盈余分配合理,烟农积极参与,服务质量好的烟农专业合作社。归纳起来,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成效:
(一)明确了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向。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07年正式实施,烟农专业合作社也于同年起步,经历了以种植型为主和以综合服务型为主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09年。发展之初以种植型合作社为主,2008年全国种植型合作社110家,2010年达到5735家,各环节的专业服务合作社和专业队8000余家。这个阶段,合作社呈自发状态发展,规模小、管理散、实力弱。第二阶段,2010年到现在。国家局及时调整合作社发展思路,提出了综合服务的基本方向,有效地推动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全国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达到1506家、入社农户41.05万户。今年国家局进一步明确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生产服务、设施管护、技术推广、物资配送、信息服务五大职能,明确了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二)形成了要素优化、统分结合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各产区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坚持家庭经营,因地制宜发展专业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主体,开展现代烟农培育,推动了适度规模种植,全国户均种烟面积达到16亩,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种植比例达到93.5%。产区公司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服务扶持,有效推动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配套服务设施,构建服务网络,完善服务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实行统分结合,把设施及设施利用、技术研发及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人员及专业技能等要素有效整合起来,统一开展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切实解决专业化分工需求。通过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进一步巩固提升,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现代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初步形成。
(三)创建了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模式。
烟农专业合作社是烟叶生产领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地说应该属于“龙头企业(烟草公司)依托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此,必须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具有主要为烟叶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特殊性。2010年国家局开展合作社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选择7省27家合作社开展试点,形成并下发了合作社建设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讨论稿。湖南、贵州、云南、湖北等产区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各产区以基地单元为单位、以设施为依托组建合作社,按服务环节组建专业队,合作社统一管理、专业队分片区服务的“社、队”模式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烟区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烟叶生产集中度,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的合作社,形成“一基一社”为主的建设格局,提高了合作社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去年现场会重点推广的湖南“一社两场三主体、六统两分一中心”建设模式,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行了具体化;贵州结合山区特点,创新合作社片区化服务模式,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云南省积极推动种植型、单一服务型合作社向综合服务型合作社转变,并在烘烤工场建设专业化服务中心,为合作社经营服务创造良好条件;山东、湖北等产区开展了联合社的探索。
(四)探索了行业推进合作社建设的机制。
推进合作社建设首先要明确烟农专业合作社与烟草行业关系的定位问题。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与大农业相比,烟农并不存在大农业领域“生产资料难买”、“农产品难卖”等市场风险,而是迫切需要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正是体现这种需要,更能成为服务烟农的主体。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产区对合作社认识与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云南、贵州、湖南、四川、湖北、陕西、山东等产区公司制订工作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召开相关会议,有力推动了合作社发展。基层单位在推动过程中,从当初的深度介入、大包大揽逐步向宣传引导、培训指导、服务扶持转变,合作社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合作社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区公司初步构建了合作社工作体系,贵州省、市、县明确专人负责合作社建设,基层烟站有负责合作社建设指导的岗位和人员。加强与各级农业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合作社建设。陕西省公司与省农业厅共同下发推进合作社建设的指导意见。合作社组织机构、“三会”制度较为完善,民主管理意识逐步增强,运行管理基本规范;行业加强定价监督,补贴资产量化,盈余按交易量为主的原则进行分配,较好体现了普受惠、广得益。
(五)初步形成了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管理体系。
随着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不断深入,初步构建了签订服务协议、议定服务价格、制订作业标准、严格考核验收的一套专业化服务管理体系,专业化服务环节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有效推动了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与集约化经营。在巩固提升育苗、机耕环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专业化服务,减工降本效果明显。贵州探索由烟农专业合作社统一集中发酵农家肥、统一采购烟煤等烟用物资;遵义市2011年散叶烘烤、专业化分级比例达到50%以上。湖南、云南由合作社聘请烟农辅导员开展烟叶生产技术指导,山东利用烟草农机具为其它产业服务,专业化服务覆盖率明显提升。
总的来说,近年来面对烟农专业合作社这个全新的课题,烟叶战线全体同志,特别是基层单位,始终坚持探索与实践相结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状态,探索出了一条合作社建设的路子,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持续创新的工作精神。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全国运行较好的综合服务型合作社仅有几十家,占总量不足5%,合作社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合作社运作模式尚未统一,部分产区还没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社建设模式;合作社运行水平还较低,管理层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跟不上,存在低水平运作、粗放式管理的现象;合作社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还有待改进,理事会领导下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制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管理流程还需优化;合作社人才匮乏,烟区普遍缺乏牵头组织、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合作社普遍盈利能力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烟农认知度、参与度还不够,自愿入社积极性还不高;合作社自我发展、自主经营的内生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二、关于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意见
烟农专业合作社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基地单元建设水平的关键。下一步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要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基本要求,以基地单元为载体,着力解决好为什么要建合作社、建什么样的合作社、如何建合作社三个问题,逐步构建“全面覆盖、全程服务、全体受益”的服务体系,加快转变烟叶生产方式,扎实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
(一)为什么要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
一是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任务,是题中应有之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快烟叶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是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是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就是要解决今后“谁种烟”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烟叶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从事烟叶生产的主要是“386199”人员,部分产区50岁以上的烟农占50%以上,并且种烟农户逐年减少。据统计,全国2000年种烟农户是528万户;到2011年,降到138.7万户。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减少10万户左右,种烟农户逐渐减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今后,“谁种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以前,我们靠千家万户、零星布局、分散种植,尽管保持了烟叶总量的稳定,但烟叶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水平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下一步要靠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烟农来种烟。现代烟农怎么培育、怎么组织?只有通过烟农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生产服务,稳定烟农队伍,解决“谁种烟”的问题,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是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就是要解决“怎么种烟”的问题。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推动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向现代烟叶生产方式转变,这是解决“怎么种烟”的关键措施。怎么分、怎么统?分就是坚持土地归户、分户种植,培育现代烟农,规模种植、自主经营,这是统的前提和基础。统就是要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把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以及单家独户难以完成或完成不好的环节统起来,统一开展专业化服务,实现组织在社、服务在社、分配在社。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这是现代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基本特征,也是解决怎么种烟的基本思路。通过合作社建设可以有力地推进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烟农专业合作社把单家独户的烟农有效地组织起来,统一规划烟地,统一种植布局,统一种植制度,推进规模化种植。随着规模化的提升,合作社统的环节和内容将越来越多,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推进了集约化生产。
四是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减工降本增效的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前几年一个工30元左右,现在上升到60元,甚至100元,导致烟叶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减工降本已成为烟叶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统一专业化服务,是烟叶生产减工降本的有效措施。2011年,全国已建成基地单元平均亩均用工24.8个,较传统烟叶生产用工减少10个左右,烟农间接增收300元以上。合作社建设水平较高的基地单元,降到20个左右。山东潍坊平原地区的基地单元,甚至减到13.3个。要充分发挥烟农专业合作社适用技术推广的载体作用,通过标准化、流程化作业,加快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益,稳定优质原料的供给,持续满足“532”、“461”重点品牌的发展需求。
五是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是国外烟叶生产的通行做法。欧盟、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津巴布韦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普及率高、体系完备、信誉度好,经营范围广,经营规模大,市场份额高。国外合作社主要开展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农用物资的生产、采购和供应,以及与农业有关的服务。国外烟叶合作社在烟叶产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签订合同、采购物资、组织生产、提供服务、烟叶收购、统一销售。结合目前我国烟叶生产实际,可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把物资采购、技术服务等交给合作社来做,让合作社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真正成为提供烟叶生产服务的中坚力量。
(二)建设什么样的烟农专业合作社。
1.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发展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
一是坚持综合服务。提供服务是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基本职能。种植型合作社虽然在一定的区域内,一般都是行政村,如果本乡本土有能人、土地流转顺畅、村民凝聚力强,种植合作社有其发展的可能性,但随着合作社规模扩大,组织难、管理难的问题凸显,管理成本会急剧增加、效益显著下降。单一服务型合作社,由于服务时间短、内容少,合作社大部分时间没事做,盈利水平低,发展空间小;合作社管理人员相对增多,管理成本增加;由于环节多,合作社数量大,行业难以有效的协调和指导。综合性的专业服务,有利于技术、资金、设施设备的统一投入和使用,促进设施的有效管理,提高设施的利用率;有利于减少管理人员,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有
推进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
本文2012-08-22 17:00:51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