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经济林发展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根据市政府关于全市“50万亩经济林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的总体要求,结合xx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制订《xx县经济林发展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规划》。
一、基本情况
1、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xx县地处四川盆地,幅员面积xxxxkm2,地貌以丘陵为主,坝、丘、山皆备,海拔在229米至674.4米之间;土壤多以紫色沙岩和页岩发育而成,中性或微酸土居多;气候属四川盆地区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3℃,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零下4.8℃,年平均降雨量954.3mm,最多年降雨量1389.2mm,最少年降雨量602.2mm,春冬季降雨较少,盛夏与初秋常发生伏旱,年平均日照1299.9小时。全县辖30个乡镇,591个村,5943个合作社,总户数25.1万户,总人口100.32万人,农业人口74.42万人,农村劳动力42.41万个,幅员面积224.41万亩。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4.5亿元,县域财政收入6.75亿元,粮食总产量44.1万吨,全县人均占有粮食 440公斤 ,农村居民人均占有粮食 591公斤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078元。
2、林业发展情况
由于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我县近年林业快速发展,全县林地面积10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2%,林木蓄积量300万m3,林业产值达5亿元,农村人均林业收入300元,先后多次评为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县林业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林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全县成片林地面积中防护林面积占61.68%,用材林面积37.61%,薪炭林占0.11%,特用林占0.2%,经济林占0.4%;由于我县林地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主要营造防护林为主,树种单一,生长周期长,可利用资源较少,农民从林业中直接获得收入少。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时代对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实施生态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绿山富民建小康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特色优势,面向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大力开发林下资源,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促进我县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绿色xx、生态xx、和谐xx作贡献。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多林种、多树种、多产业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
3、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4、坚持政府引导、业主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调节的原则。
5、坚持全社会办林业,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6、坚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四、发展目标
计划从2009-2012年,用4年时间,重点开展林业结构调整,采取抚育间伐、补植改造等措施改造低效林5万亩,利用“四旁”和二台土以上土层较深厚的坡耕地,建设各类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2万亩,其中速丰林基地3万亩,竹资源基地2万亩,米枣、核桃干杂果基地2万亩,香桂基地2万亩、木本药材基地1万亩,林下葛根基地2万亩。
五、发展规划
1、柏木低效林改造
根据我县现有林分树种结构单一、初植密大、生长较差的实际,规划通过抚育间伐调整林分密度结构,补植阔叶速生树种和灌林树种等措施调整林分树种结构和层资结构,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增强林地保持水土、抗病虫害等抗灾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小经材,增加农民收入。全县规划2009-2012实施低效林改造5万亩,涉及xx镇、xx镇、xx镇、xx乡等全县xx个乡镇。主要依托xxx木业
某县经济林发展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规划
本文2012-08-09 17:48:10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379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