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区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迎江区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安庆市迎江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北岸,沿江临港,岸线资源丰富,且地处安庆市中心地段,是全市商贸和港口物流的主要集聚地,也是物流中转的枢纽地,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建设新兴港口城区,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近期,我们到长风乡、华泰林桨纸有限公司、安庆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及辖区一些物流、航运企业开展了调研活动,对我区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进行了讨论研究。
一、港口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一)港口物流的内涵
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港口物流是将港口作为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依托在这个节点上形成的服务平台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二)港口物流产业的特点
1、港口物流产业是高附加值产业。物流业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中继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个利润源泉”。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所统计,2011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可见物流业对于整个服务业和gdp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
2、港口物流业是低能耗产业。从能源消耗来看,公路运输是能源消耗最多的方式,水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相对能耗更少。现在港口物流业更多地是采用集装箱多式联运,这种方式为了节约能源,多是采用水路空一体化。国外很多港口的公路、铁路、水运集装箱运输比例一般都在60:20:20左右。而我国的上海港有80%的集装箱运输是通过汽车完成的,可见我国的交通运输方面减低能耗的空间很大,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大有可为。
3、港口物流业是低排放产业。据统计,公路运输造成的温室气体的平均排放占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6%,水路运输相对较少。
二、迎江区港口物流产业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安庆市迎江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北岸,地处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和以“大京九”铁路为轴线的经济开发带交汇处,是皖西南、鄂东和赣北的交通要道,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也在境内过江,辖区内的港口是国家一类口岸和对外籍轮开放口岸,也是800里皖江北岸唯一的深水良港和省内水运能力最大的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2、资源优势。安庆港口辖区长江岸线247公里,约占皖江北岸线的61%,适宜建港的深水岸线100多公里,现辖有市区、宿松、望江和枞阳4个长江干线港区,迎江区拥有41公里的长江岸线资源。安庆的三大港口物流基地五里庙集装箱码头、马窝散货码头和长风深水水铁联运港区均坐落在迎江区。
3、腹地优势。安庆是皖鄂赣三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皖西南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安徽曙光化工集团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氰化钠生产基地。安徽华茂集团是中国纺织工业排头兵,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正在建设之中。安庆农业基础较好,是国家优质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这些都为迎江港口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经济腹地支持。
(二)现状分析
安庆港使用水陆域总面积为157.91万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
66.4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91.48万平方米,港口生产使用自然岸线长17042米,中心港口拥有20个码头。安庆港共有生产用泊位129个,泊位总长度8907米,设计年通过能力为:散货及件杂货3864万吨,集装箱6.35万teu。近年来,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对港口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逐步提高。目前我区港口物流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港口物流业发展态势较好。迎江辖区拥有安庆市三大中心港区。辖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413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620万吨,年均增长8.6%。因为长江限制江砂开采,造成2008—2010年货物吞吐量有所下降。集装箱吞吐量由2006年的9000teu增长到2011年的18000teu,年均增长15%。目前辖区拥有安庆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申安物流有限公司、鑫松航运有限责任公司、安庆港务总公司、上海医药股份安庆分公司、金华联物流配送中心等近60家物流和航运企业。
安庆港历年吞吐量情况汇总表
指标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货物吞吐量
万吨
1834.8
2839.1
2852
2800.1
2554.2
2813
集装箱吞吐量
teu
7490
/
/
/
12076
14693
迎江区港口历年吞吐量情况汇总表
指标
单位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货物吞吐量
万吨
413
/
300
/
258
620
集装箱吞吐量
teu
9000
/
12000
/
14700
18000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实施了五里庙港区三期工程和五里庙18号码头改扩建工程、马窝港区一期工程和长风港区一期工程项目。建成5000吨级泊位4个。其中散货泊位2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94万吨;集装箱专用泊位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14万teu;多用途泊位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0万吨,工程总投资3.64亿元。
3、具备一定的物流服务功能。目前港口货运航线辐射沿江、沿海各地,外贸船舶可直达日本、美国、新加坡、科威特、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现已开通日本、韩国、东南亚、西欧等多条国际航线,具备海关、商检等检验机构,船代、货代、理货等完备的口岸管理与服务体系,是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唯一的外贸出口水上通道。
(三)存在的问题
1、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市场约束。首先是认识方面,许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物流中利润外流,都自建企业自身的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其次,从外购物流比重和物流供应能力看,目前,工业和商业企业物流模式以自我服务为主,多数企业沿用传统的方式来组织内部物流,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动力和手段,影响企业内部物流设施、人员等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整合难度较大。我区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服务方式和内容单一,仍以传统运输、仓储等基本业务为主,加工、配送、物流管理、成本控制等增值型和综合性服务功能不突出。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先进的网络信息设施。
3、临港工业尚不发达,缺乏现在物流体系支撑。我区目前没有大型的临港型工业项目,没有充分依托港口发展产业的优越条件;第三方物流体
迎江区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本文2012-07-23 22:01:5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