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12-07-09浏览:2729下载123次收藏

县委、县政府:  

近年来,中、省、市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我县也在2008年、2009年制定下发了相关政策文件,但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征地日益增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尤显重要,群体性隐患不断增大。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人社局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就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征地情况:从2008年至2011年底,全县共统征土地18418亩(蒲电三期征地1500亩,包西铁路征地3500亩,渭蒲高速征地3400亩,西延扩能征地400亩,煤化工业园征地5400亩,工业园区征地1800亩,北环路、保障性住房征地210亩,其他项目用地2008亩,存量土地200亩)。涉及被征地农民总户数7836户,总人数37458人,其中60周岁以上4800人,45-60周岁9740 人,16-45周岁14608 人。  

2、保障情况:  

①根据(陕政办发【2007】8号)、(渭政办发【2007】125号)文件精神,县政府制定出台了《蒲城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办法》(蒲政发【2008】23号),将“人均耕地不足0.3亩(以组计算)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力的18周岁以上的被征地的被征地农民,列入养老保障和就业培训范围”,但依据国土部门近几年提供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看,全县没有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3亩的被征地农民,所有被征地农民都没有被纳入到政策保障范围之内。从本次调研情况看,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3亩的被征地农民有12200人,无一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②目前,37458名被征地农民中,符合条件的26466人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4600人享受每月60元的养老政策待遇。  

征地农民中,117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上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③为了加快煤化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对平路庙伏龙一组被征地农民实施了整体搬迁,除进行货币安置外,建立住宅小区进行统一安置,并安排公益性岗位,解决了76名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对符合保障条件的36人发放了养老金。    

3、生活现状:对照近年来全县人均年收入情况,被征地农民目前的生活现状大体分以下几种: 一是生活相对富裕的,约占40%左右。这部分被征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有较好的经济收入,生活富裕。二是生活相对稳定的,约占35%左右。这部分被征地农民主要依靠出租房屋,开办个体作坊,从事小本经营,或凭一技之长取得收入,有固定收入,没有因失去土地而影响基本生活。三是收入相对减少的,约占15%左右。这部分被征地农民原来主要依靠务农获得收入,失去土地后,因为文化程度低、没有技能,主要靠打零工为生,收入不够稳定。四是生活相对贫困的,约占10%左右。这部分人由于年迈体弱、因病因残、子女上学家庭负担较重、经济收入少等原因,致使家庭贫困。  

4、群众诉求:从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当前,被征地农民普遍反应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征地补偿标准低,用于基本生活后所剩无几,难以维持长远生计。二是征地程序不透明,告知不规范。一些征地项目没有充分听证和征求村民的意见,相关事宜不够公开化,村民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三是相关承诺落实不到位。如:当时城南新区征地,县上承诺“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但最后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其他群众有意见。四是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拥有固定收入,能够维持家庭的必须开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房和子女上学有所优惠。五是目前我县被征地农民都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普遍反映待遇标准太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  

1、养老保险统筹资金没有落实。按照(蒲政发【2008】23号)文件要求“县政府每年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10%作为养老保险专项储备金,转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账户”。自2008年以来共统征土地18418亩,其中16334亩(蒲电三期征地1500亩,包西铁路征地3500亩,渭蒲高速征地3400亩,西延扩能征地400亩,煤化工业园征地5400亩,工业园区征地1800亩,北环路、保障性住房征地210亩)土地县政府为了加快项目建设,未收取土地出让金;2084亩收取出让金40665万元,按规定应提取养老保险专项储备金4066.5万元(土地出让金收入的10%),但目前财政专户无资金。我县绝大部分行政村没有经济收入,集体补助资金无法落实。  

2、养老保险门槛高,享受困难。被征地农民按照(蒲政发【2008】23号)文件规定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和集体缴纳养老保险费部分为7200—14400元,部分农民将补偿费用于修建住房和日常生活等开支外,剩余部分不足以参保缴费,享受不到养老保险相关保障政策,后续生活无保障。  

3、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意识差。近年来,我县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征用对被征地农民基本上都采取了一次性货币安置办法,农民拿到土地补偿费后,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缺乏投资和理财意识,往往在短期内就将所得的土地补偿费花光吃净,致使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困难,出现返贫现象,形成了新的矛盾和上访问题,影响了全县的大局稳定。(如东阳办事处滑曲村被征地农民拿到补偿款后,一年内就购买小轿车90余辆,城南新区安排的公益性岗位不愿上岗,嫌工资标准太低。)  

4、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被征地农民由于他们长期依赖于土地生存,在失去土地之后,他们注重的是补偿费用的高低,满足于目前现状,对今后的就业问题,往往没有想法。部分农民虽然有就业愿望,但不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如:去年人社局对平路庙被征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时,应参加培训  200人,实际当天参加培训的只有45人,第四天仅有3人。征地的用人单位不愿招用被征地农民,其主要原因是被征地农民无专业技能,难管理,导致相当一部分被征地农民只能靠外出打工、做零工维持生活,没有长期固定职业,收入不够稳定。  

三、建议和对策  

为了抓住全市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机遇,围绕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战五年,再造一个新蒲城”的目标,根据我县“十二五”规划,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新占用土地15000亩[县城规划区(含城南新区)4000亩,煤化工业园区2500亩,工业园区500亩,小城镇建设1800亩,渭黄高速北段3500亩,商榆高速罗韦段800亩,其它用地1900亩];新增被征地农民21500人(县城规划区6800人,煤化工业园区8300人,工业园区1100人,小城镇4700人,其他600人)。全县被征地农民总人数将有望突破60000人,其中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3亩且符合保障对象的约20000人(已征地农民12200人,新征地农民7800人)。为了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