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政法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鲜明主题,也是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新要求。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变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在以深化平安创建为主线,认真落实维护稳定各项措施,深入实施政法民心工程,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这样才能为在全社会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社会治安工作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多个环节,受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智力结构的变迁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社会管理等各个层面,涉及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今年,可能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也是社会风险因素增多、矛盾碰头叠加、政法工作面临形势严峻复杂、任务繁重艰巨的一年。下面,笔者就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谈一点浅渐的认识。
一、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基本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安全感。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安全感实际上也是一种安全需求,从理论上说,人的安全需求是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疾病、自然灾害侵袭以及安居乐业等方面的需要。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安全感通常包括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司法公正、生态环境、社会风气等方面的看法,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层面在整体程度上的公正表现所带给个体人的感觉。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受到公平的保护而不被伤害,这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一种依赖,是来自整个社会的一种让个体人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良好氛围所带来的。群众的安全感实际上就是对社会服务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是指社会人在社会环境内进行生活的过程中,对整个生存状况(包括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生存压力、挑战性、人际关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满意度与安全感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二、当前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1、各类案件高发,造成群众心理恐慌,这是影响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首要因素。近两年来,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特别是可防性案件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内连续呈高发态势。就我区而言,据统计,2008年我区公安机关共立案查处各类盗窃案件234起,占全年所有发案数的近70%。2007年的摩托车系列纵火案、2008年连续发生的“4· 12” “8· 06” “9· 06” 等3起故意杀人案等,这些必然会导致治安形势的恶化和公众心理上的恐慌,从而引发公众对社会治安的不满。公众安全感调查显示,群众对盗窃、杀人、黄赌毒等多发性案件和抢劫、流氓黑恶势力犯罪反映非常强烈,特别是有70%的群众对“自行车被盗”、“入室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深恶痛绝,要求重点打击,减少社会危害。
2、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高,严重影响了社会基本元素(家庭)的安全和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文化交流,使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同时渗入到青少年思想中,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使那些抵抗力不强的青少年沾染了各种恶习,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危害之大,性质之严重,非常让人震惊,他们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群众称之为“社会公害”。有资料显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青少年犯罪率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80%以上,且有持续攀高之势。据了解,仅去年1至9月,在某省抓获的二万七千多名刑事作案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成员就达一万二千多人,占到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46%,其中18岁以下的有4200余人。我区自2004年到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共计191人,其中12岁至16岁的多达107人,违法犯罪年龄最小的才12岁,而非在校学生又占到了130余人。所谓“一人犯罪,数家受累”,青少年犯罪已经越来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使千千万万的家庭陷入痛苦之中。
3、公共安全隐患不断增多,公众担忧。近年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学校周围、集贸市场、车站、娱乐场所等五类公共场所的安全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公众安全感调查中,有90%以上的群众对“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安全”、“居住场所安全”、“交通安全”和“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高度关注、非常担忧,迫切希望重点整治。其中,关注“经常出入的公共场所安全”的占14.2%,关注“居住场所安全”的占28.8%,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本文2012-06-25 16:29:5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133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