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三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三问三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主要问题
(一)村组对部门、对下村干部的依赖感较强
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村组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把希望部门和下村干部能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帮扶资金当做下村干部驻村的先决条件;而且把能否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帮扶资金当成评判部门帮扶结果的唯一标准。往往忽略了帮助所在村理清发展思路、宣传政策法规、维护安全稳定、落实惠民政策等智力扶持方面的作用。由于县级部门的职能各不相同,在拥有的项目、资金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之各个村组的发展基础、产业现状、群众需求也不尽相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不一样。因此,单纯千篇一律地依靠县级部门资金扶持,既不切合实际,也达不到应有的帮扶效果。
(二)包抓村的单位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一是省市驻县单位和县级部门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部分省市驻县单位认识不到位,过分强调本单位业务工作的特殊性、紧迫性,在下村帮扶工作的主动性、工作措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效果;二是县级部门中,政府口与县委口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县委口部门大多数人员少,经费少,普遍存在着有心无力的问题,只能从智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给包抓村以帮扶,与村组干部的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
(三)机关干部在农村开展“三问三解”的工作方法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目前,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式的农村工作方法已近很难奏效。调研中了解到:以前有过乡镇工作经历的县级机关干部基层工作套路熟、经验多、点子稠、经验丰富,下到村组,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解决基层信访、纠纷问题招数多、方法活、见效快;而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干部和“三门”(家庭门、学校门、机关门)干部,没有掌握说服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的开展群众工作方法,在应对和处置基层重特大突发事件方面,明显存在着能力不足。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干部培训,提高“三问三解”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要加强对下村干部的培训。入村前,由纪委牵头,组织部、党校、人社局等有关部门配合,对所有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封闭培训。邀请涉农部门相关门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优秀村干部、优秀乡镇干部,就有关涉农法规、惠农政策、司法调解、纠纷排查化解、信访矛盾调处等方面的东西集中进行讲解,交流心得体会,以提高下村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另一方面,
三问三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本文2012-06-19 07:19:0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