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中心城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2-06-13浏览:2350下载244次收藏

    去年,市政协文教卫体委组织对零、冷两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体感到,我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少、档次低、发展滞后,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严重缺失。首先,缺少公共或专业图书场所。根据文化部颁布实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相关规定,20—50万人口的城市需建一座4500—7500平方米的中型图书馆,总藏书量24-45万册,阅览室的座位240—450个。我市中心城区已达50万人口,按标准应建一座中型图书馆,但目前我市没有建成这样的市级图书馆,也无专业的少儿读书馆。其次,缺少市级专业艺术机构和大型演出场所。xx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祁剧、花鼓戏等剧种曾享誉一时,但由于我市至今没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艺术剧团,直接导致文艺创作和编排、导演、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方面人才大量流失;中心城区也没有一个容纳1000人的剧院,难以承担市委、市政府举办、交办的大型演出活动,只能临时借用广场、体育馆、xx会堂等;令人尴尬的是,一个近600万人口的地级市居然没有一座能播放3d电影的影剧院。再次,缺少户外或校外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宫、少年宫、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是中小学生求知、陶冶性情和成年市民学习、交流感情、休闲的场所,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我市中心城区像这样的场所十分紧缺,市民的需求愿望非常强烈。冷水滩祁剧团和零陵花鼓戏剧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均成危房,而且演出道具破烂不堪,其剧团功能早已丧失。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冷水滩区图书馆,虽为三级图书馆,但由于经费不足,一至二楼只得租给市妇幼保健院经营。

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十分落后。我市中心城区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化传承、文化经营与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现有人才学历偏低。市群众艺术馆和两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共有从业人员85人,无研究生,本科学历12人,大专学历20人,中专以下学历63人。专业人才比例低。现有文化专业人才大多知识老化,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如市群众艺术馆缺少文学、戏曲、美术、摄影专业人才,两区文化馆就更不用提;市艺术创作中心只有5人上班,仅有一人懂得一点戏曲创作;两区剧团几十年没有招收学员,各个演出行当奇缺,创、编、导、服装道具、灯光音响、舞美设计几乎成为空缺。年龄也偏大。两区剧团已有20余年没招收学员,最年轻的演员也有38岁,大多数演员都在50岁以上,单一的人才队伍结构,导致文化事业继承难、创新难、发展难。

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太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中心城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