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街道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是街道紧扣“服务金融中心、建设共同家园”的工作定位,加快“美丽、平安、人文、智慧、和谐”建设”的一年。年度重点工作是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关键。为突出重点工作,确保其完成,必须进行细化,明确目标、进度、措施与责任,以利于检查、督促、推进。全年重点工作共17项,具体如下:
一、抓规划的编制与细化,提高各项工作布局谋篇的能力
为实现新型社区“十二五”时期的可持性发展,加快“五个小学校”建设,保证建设目标的科学与可达,对建设相关的跨年度、分阶段的总体工作及其专项工作进行规划,确保取得实效。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规划街道五年的总体工作、“五个xx”建设的指标体系。编制街道总体工作五年规划,提高街道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布局谋篇、统筹推进能力;建立与实施“五个形象”建设的指标体系及其执行机制与指标落实责任制,确保规划与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从全局发展的视野统筹条线工作。街道各条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破解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制定攻坚破难举措,设置发展目标,明确任务、工作进度、责任人;梳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调整社区功能布局,整体推进实事工程建设;依照文化惠民原则,把握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新趋势,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设施,提升文化的服务能力和硬件水平;制定区域化党建三年行动方案,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抓好实事项目建设,增强民生的服务功能
抓好改善民生的实事项目,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功能性设施,并探索建立实事项目后续维护机制。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抓好重点实事项目建设。完善社区功能设施布局,按计划推进老旧小区雨污水改造和高层消防管道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老旧小区废水管外排,继续推进部分小区电线老化改造等工程,逐步提高百姓居住质量;结合文明小区创评,实施部分老旧小区综合整新工程;改造花鸟市场;建成新型社区文化分中心。
(二)建立实事项目后续维护机制。对实事工程竣工后的维护机制开展课题调研,并探索建立有效的维护机制和分年度的维护计划。
三、依托就业服务系统,提高就业促进水平
运用就业服务系统,进一步加强培训,最大限度实现人力资源和岗位资源的有效匹配,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率。全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确保在95%;推荐就业的社区失无业人员人数同比增加10%。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对失无业人员分类管理。运用就业服务系统,构建用工单位、失无业人员、街道三方沟通快速通道,细分就业困难对象,推行针对性强的就业服务。
(二)提高人力资源和岗位资源的有效匹配。构建多层次、多类型人岗匹配的用工单位网络,做强职业技能定向培训,通过供需双方对接,缓解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率。
(三)探索适合区域特点的促进创业工作。掌握辖区民生需求,鼓励社区内有创业意向的人员积极尝试创业。
此项工作由新型同志牵头,劳动科实施。
四、聚焦民生改善,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建设智慧社区,以“一库一卡两平台多系统”实现对社区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科技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新型智慧社区整体建设方案》。其能体现社区管理运作过程中的自我判断智慧度、市民生活中的感知度,并帮助市民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主要统筹考虑社区综合管理能力、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智能化经济和商业活力、社区内个体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
(二)落实方案:(1)组建新小学智慧社区信息发展中心,针对国内外智慧城市最新进展,每年撰写2份报告;(2)建立民情档案信息库,包括:建立民意诉求反馈互动系统、社区实有人口服务与管理系统和微博舆论舆情监控系统等;(3)开发智能炫卡。其同时融合了身份识别卡和信用卡的功能;(4)建设社区综合管理指挥信息平台,其中包括:优化政务内外网、建立共治型gis网格化动态管理系统;(5)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其中包括:社会认证志愿者管理系统、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系统等。
五、做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加快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
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规划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继续通过项目承接来加快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使社区的政社合作项目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做实做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规划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符合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在办好为老、助残、精防、就业促进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二)加快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一是细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和产品实施办法,制定并出台《小学街道办事处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办法》和《小学街道办事处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二是加快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继续在为老服务、健康管理、特殊人群个性化服务、智慧社区建设、文化团队自我管理等领域拓展政社合作项目;三是集聚一批公益性社会组织,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扶持。
六、推行“两网合一”,实现网格化和网络化综合管理全覆盖
整合网格化城市管理与网络化综合治理运作机制,推行“两网合一”的工作模式,发挥其在辖区城市管理(平面空间)与矛盾化解(立体空间)的特点与优势,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形成“两网合一、多网融合、一网覆盖”的长效管理态势,实现“统一指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源头控制,处置高效,责任落实”的综合管理目标。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理顺体制,明确条块职责。针对目前存在的体制机制不顺、部分社区单位协调难问题,着力突破体制瓶颈,进一步理顺统一指挥、联勤联动和各司其职、落实责任的关系。
(二)整合资源,完善综合管理网络体系。建设集“市容监察、维稳预警、治安联防、应急处突”于一体的社区综合管理指挥平台;结合商务楼宇综合服务站的建设,组建一批商务楼宇自治工作站,在集贸市场开展建立综治工作站的试点工作,将综治网络延伸到社区各个角落,建立组织网络、队伍网络和信息网络相统一的立体化网络体系。
(三)健全联动、联合、联勤机制。逐步形成由街道统一指挥、相关科室部门和驻区单位协作的“四个一”(一张管理网格、一个指挥平台、一支综合力量、一套运行机制)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联勤机制,统筹城管、公安等各类执法管理力量;健全落实点名制、讲评制等工作制度,确保责任到人,形成“信息共享、勤务联动、责任共担”的综合管理执法体;制定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社区安全等管理事项规范的业务流程,探索建立单一问题网格处理、复杂问题联合处理、疑难问题逐一化解的工作模式。
七、加强信访矛盾化解和法律宣传工作
发挥信访与矛盾纠纷调处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人民调解水平;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尝试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加强对社区各类人员的法宣服务;促进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
完成这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三不”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更好地发挥矛盾信访调处系统作用,实施街道信访工作例会制度,强化矛盾纠纷分类分级、联合化解机制;加强调解干部实战能力培训。
(二)启动六五普法工作。组织开展法制文艺演出等法治文化活动,打造社区法治文化品牌节目。
学校街道2012年重点工作
本文2012-06-07 12:59:14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1018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