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调研报告: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民情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我作为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队员于2011年9月12日至2012年3月先后深入陈贵镇余洪村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和“五联五送五帮”活动。活动期间,我们通过多次的走访调研,对余洪村的村级经济发展状况、贫困家庭的生活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对壮大余洪村村级经济也有了一些浅显的想法。
一、基本情况
余洪村位于陈贵镇西南,三a风景区小雷山脚下,s315省道穿村而过,典型丘陵地貌.辖8个村民小组559户.总人口2416人。村集体全年经济总收入6.3 万元,人均年经济收入5496元。该村委会现职干部4人,后备干部3人。全村实用人才数10人,外出务工人数542人,本村在外工作能人人数3人。全村党员43个,其中预备党员2个,低保户43户,总人数95人。全村国土面积5889.8亩,农田耕地面积1559.9亩,水田面积1412.2亩,旱地面积117.7亩.全村范围内大大小小居民生活门口塘及基本农田灌溉山塘总计26口.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
余洪村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有待完善;二是村庄环境整治有待加强;三是村民经济收入普遍偏低;四是可利用资源相对较少。
二、解决困难的思路
针对开展“五联五送五帮”活动期间收集的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与村委会干部、群众代表、党员干部开展座谈会协商,再加上我个人的一个实际调研和研究,我觉得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余洪村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唯有结合余洪村的实际状况,制定一些切实符合广大村民利益的发展思路。
(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关注农业发展,扶持农业的力度不断增加,中央、省、市三级政府各种惠农政策也随之相应出台,形成合力支持“三农”。但在余洪村开展活动期间,我们发现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中遗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儿童,他们劳动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对各级惠农政策的解读和理解只是停留简单的认识层面,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家里所有的田地进行精耕细作,只是简单种一些口粮和蔬菜,大部分的田地都荒芜了。如果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将田地的承包权汇集到少数经济条件好、耕种设备先进的种粮大户手中,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应,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农业的产量,有效的利用耕地资源,同时也增加了分包农户和承包农户的经济收入。为促进土地流转的进程,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需要做一些配套工作,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力度,帮助农户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国土部门则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使全村农田和道路实现纵横交错的网络化格局,达到机械化作业的需求;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帮助农民把握好市场动态,加强农民义务教育,通力宣传各种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培育大棚蔬菜,因地制宜种植瓜果蔬菜,全力推进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
(二)持续开展“三万”活动,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关注农业关心农民的主动性。一直以来,农民因为长期生活在农村,平时都只能与村干部打交道,有什么诉求或想法也只能通过村干部或者乡镇干部表达。一些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甚至一年都很难见到村干部和乡镇干部,这就容易造成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疏远,党群干群关系不密切的现象。而农民表达愿望、诉求,提出建议、反映问题也失去了一个面对面直接交流的途径。为此
民情调研报告: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本文2012-05-19 09:21:3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