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调研和思考
加快科技创新 推动转型升级
——关于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调研和思考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调研组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其直接目的是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区以提升产业、园区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载体建设为支点,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着力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xx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全面实现率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xx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xx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11年区级财政科技投入预计达1.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7%,同比增长0.1%;r&d投入占gdp比重达2.1%,同比增长0.3%;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85%。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扬州市xx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四百工程”加快建设扬州市科技创新先导区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优秀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首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先进集体,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区共完成项目申报350项,获批240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863计划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47个;申请专利2200件,授权专利920件。近年来,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远洋东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被评为省自主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被列为省知识产权管理推进计划单位,25家企业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试点企业;中显集团“高效低成本聚光型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技术和中试线开发”项目入围2011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能新材料公司高纯砷项目入围科技部中俄国际合作项目,牧羊集团两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政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全区已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省企业技术中心8家,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家、企业技术中心52家。区政府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家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区内近200家企业与国内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江苏省饲料机械加工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被列为省级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今年,赴大连、杭州、长沙、深圳等城市参加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活动,组织100多家企业走访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98项。
4、科技载体建设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向纵深发展。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顺利启动,已成功吸引15家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及清华、浙大等知名高校院所设立研发分支机构,转移转化高科技成果项目20多个。大力推进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建设,投资近5000万元初步建成数控系统与技术等4个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开发转移项目21项。投资近亿元的xx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面积3.3万平方米,成功入驻孵化企业130家,总注册资本1.3亿元,去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1”创新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开发区南园创富工场4.5万平方米孵化器、加速器用房以及4.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近期将建成投入使用;投资5260万元回购土地49亩,用于新建智能装备研发园综合体的规划已顺利展开。
5、科技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加强高端引领,培育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中青年科技专家。坚持以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为主要依托,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运用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设优势,筑巢引凤、招才引智,特别是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急需的产业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中青年科技专家。2011年,全区共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32人,其中引进省双创人才8名,预计获批市“绿扬金凤”计划16项,中凌高科周斌欣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此外还引进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2200多人。
6、科技农业及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科技对农业及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农业及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农业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三位一体”。近年来,全区共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5项、星火计划19项、市级指导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46项。牧羊集团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以专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科技孵化、知识产权服务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陆续引进了新邮通信td-lte、笛莎动漫等38个科技服务业项目,xx文化创意产业园被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申报省以上品牌产品25个(件)、新增标委会机构1家。
虽然我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多,缺少行业中的核心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不明显,技术开发投入较低;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渠道不多,政府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还不高;科技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还有待提高和增强;高级管理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还比较缺乏,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家数量较少;科技对医疗、交通等社会事业的贡献作用不够明显等等。
二、xx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及思路
到2012年末,基本建
——关于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调研和思考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调研组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其直接目的是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区以提升产业、园区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载体建设为支点,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着力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xx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全面实现率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xx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xx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11年区级财政科技投入预计达1.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7%,同比增长0.1%;r&d投入占gdp比重达2.1%,同比增长0.3%;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85%。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扬州市xx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四百工程”加快建设扬州市科技创新先导区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优秀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首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先进集体,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区共完成项目申报350项,获批240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863计划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47个;申请专利2200件,授权专利920件。近年来,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远洋东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被评为省自主创新型企业,5家企业被列为省知识产权管理推进计划单位,25家企业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试点企业;中显集团“高效低成本聚光型化合物太阳能电池技术和中试线开发”项目入围2011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能新材料公司高纯砷项目入围科技部中俄国际合作项目,牧羊集团两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政产学研合作不断加深。全区已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省企业技术中心8家,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家、企业技术中心52家。区政府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家高校院所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区内近200家企业与国内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江苏省饲料机械加工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被列为省级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今年,赴大连、杭州、长沙、深圳等城市参加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活动,组织100多家企业走访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98项。
4、科技载体建设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向纵深发展。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顺利启动,已成功吸引15家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及清华、浙大等知名高校院所设立研发分支机构,转移转化高科技成果项目20多个。大力推进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建设,投资近5000万元初步建成数控系统与技术等4个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开发转移项目21项。投资近亿元的xx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面积3.3万平方米,成功入驻孵化企业130家,总注册资本1.3亿元,去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1”创新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开发区南园创富工场4.5万平方米孵化器、加速器用房以及4.5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近期将建成投入使用;投资5260万元回购土地49亩,用于新建智能装备研发园综合体的规划已顺利展开。
5、科技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加强高端引领,培育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中青年科技专家。坚持以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为主要依托,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运用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设优势,筑巢引凤、招才引智,特别是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急需的产业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中青年科技专家。2011年,全区共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32人,其中引进省双创人才8名,预计获批市“绿扬金凤”计划16项,中凌高科周斌欣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此外还引进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2200多人。
6、科技农业及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科技对农业及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农业及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农业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三位一体”。近年来,全区共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5项、星火计划19项、市级指导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46项。牧羊集团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大力发展以专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科技孵化、知识产权服务为代表的科技服务业,陆续引进了新邮通信td-lte、笛莎动漫等38个科技服务业项目,xx文化创意产业园被授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申报省以上品牌产品25个(件)、新增标委会机构1家。
虽然我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多,缺少行业中的核心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不明显,技术开发投入较低;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渠道不多,政府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还不高;科技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还有待提高和增强;高级管理人才及高级技术人员还比较缺乏,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家数量较少;科技对医疗、交通等社会事业的贡献作用不够明显等等。
二、xx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及思路
到2012年末,基本建
关于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调研和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2-05-15 07:00:1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881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