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人员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基层税务人员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目前,基层税务人员思想状况及工作执行力参差不齐。总的看情况是好的,广大基层税务人员身在税收工作的一线,他们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生重,工作兢兢业业,体现着人生的价值。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税务人员的主体意识受到较大冲击,部分基层税务人员公仆意识淡化,从而严重影响了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税收征收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钱”途光明型思想。个别基层税务人员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损公肥私,损人利已,或利用工作之便揩“油水”,或利用手中职权索“好处”,有的甚至盗取国家财产、变卖公共物资,只要能捞到金钱,什么道德良心、荣誉耻辱都可以不要,甚至党纪国法、税风行规也可以不顾。
讨价还价型思想。个别基层税务人员奉行钱多多干,钱少少干,如果没有报酬发现问题也视而不见;奖金少了牢骚满腹,哪怕工作任务火烧眉毛也全然不顾,有的把培训学到的技术视为私有,作为向单位讨价还价的本钱。
本位利己型思想。部分基层税务人员一事当前,不以部门整体利益为重,而是从本岗位局部利益出发,凡事强调自身困难;当局部和整体发生矛盾时,宁可损害整体,也要保全局部;有的利用技术优势,擅自为本单位或个人捞取好处,有的甚至捞“外快”,不顾完成正常工作任务,不惜损害国家、部门整体利益。
自由松散型思想。有的无视规章制度,信奉吃点喝点、玩点乐点是人之常情,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原谅,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自我约束,不服从管理,各行其是;有的劳动纪律松懈,不遵守操作规程,甚至酿成事故;有的不爱护公共设备,不按要求维护保养机器,只顾自己轻松,不惜征收成本的增长。
投机钻营型思想。有的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工作,立足于岗位创新工作上,而是今天想“炒股”、“四方洽谈”---牌桌上“摸一把”,明天想“换岗跳槽”,一心想“发财”,热衷于“一年干、二年看、三年换个岗位续继转”,个人的总行为体现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常言道:事业发展要以人为本。凡上述种种现状,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有些想法是无可非议的,如“牌桌上好议事”、“换个环境能创新”、“经济建设是建立在人民币的基础上的”等,虽然并不能从一个角度来说思想或行为的对与错,但其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对税务事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容乐观的。在允许大家存在诉求的同时,笔者看到、听到引起基层税务人员思想意识淡化、工作执行力度疲软的多方面原因,总归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建设负面效应的影响,导致基层税务人员公仆意识淡化。经济建设,对于服务社会的科学发展,破除落后保守思想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经济建设也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消极因素,对基层税务人员队伍产生消极影响:一是求利性原则负效应影响。税收作为政府服务社会的一个经济调节手段,它是以保收入、求增长、惠民生为目的,于是那种有利就大干、利小就小干、无利就不干的求利性思想产生的巨大诱惑力,至使一切思想都是向“钱”看,使部分基层税务人员陷入唯有“钱”途,才光明。二是等价交换原则效应影响。如果把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搬入思想工作领域,会导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导致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市场化,部分基层税务人员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拿原则作交易,互相利用,投桃报李,拼命为自己捞好处。三是竞争性原则负效应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商品及行为都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但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多元化的,这种格局不可避免地会使各个经济主体看重的是小团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因而导致部分基层税务人员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部门利益与全社会利益的关系。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结果,也会刺激一些人的投机心理和个人主义,使集体主义观念、大公无私精神受到冲击。四是自由裁量性原则负效应影响。经济建设要求各经营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减少各种制约,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申报纳税即可,但这种自主性容易使一些人立足于自己狭小天地,反映在征纳环节时,就出现了“只要我申报纳税了,没人举报,纳多纳少,你管不了”、“规模不大,报多报少,我懒得管”双推现象,有的甚至在申报征收、核定调整税额的工作上,钻政策的边隙,对同样的经营行为,执行不同的税款征收和核定调整行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自行其是。
第二、受收入核算计划机制的影响。税收工作受长期计划核算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在部分基层税务人员思想观念上还占有相当的位置,如部分基层税务人员至今仍抱着“我是公务员、我有铁饭碗、那朝那代都不怕”、“只要收入计划完成,其它都可一边倒”的思想,缺乏职责压力感和职权危机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说真话、不务实事、不尽职责的现象。
第三、分配不公导致部分基层税务干部心理不平衡。社会经济建设与部门人事改革中,出现的机遇性牟利现象,如有的人站在税管员岗位上却从来不下路段、下企业进行税收征管调研,每天就坐在办公室,通过“炒股”瞬间暴富,而一般基层税务人员“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如股海倒手一次赚的钱”;又如有的人通过“钻营”捞取一官半职,眨眼间,浮步轻云,比认真做事的人要多享受更多的年薪俸金。面对这些现象,部分基层税务干部心理极不平衡,既不满,又羡慕。
第四、对消极腐败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改革过程中,特别是目前国家法制还在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一些人利用新旧体制转换之机,不择手段地牟取私利。在单位内部,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利用工作之便,搞不正之风,损害单位基层税务人员利益,这现象虽然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但影响极坏,致使部分基层税务人员对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信心不足,不能理直气壮地当好大众的公仆。
第五、缺乏对税务事业政绩的正确认识。部分基层税务人员把自己与单位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不懂得单位与个人兴衰共存的道理,撇开“锅”里谈“碗”里,放弃依托的“大家”去经营“小家”;另外,他们也不懂得,获取个人利益的正确途径应是个人先付出,然后才有个人所得的道理,而不是利用部门职权获取个人收益。因而产生了“帮工”思想,缺乏科学的服务意识。
第六、缺乏民主作风。有人说“民主不是好东西,但没有比民主更好的东西”,如果这个民主是在官僚主义作用下的民主,恰得其反地,不但没有注重保障和落实基层税务人员的主岗地位,反而挫伤了基层税务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部分基层税务干部动力不足,充分提高基层税务人员的执行力,这是当前值得认真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笔者从三方面浅议如下。
一、开掘动力 付与信心
全局一盘棋靠的是信任与信心,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如果不能做到心理相容,就不可能谈到激发工作热情。为什么有的工作按时按量在各岗位之间完成了,最终却收不到成效;为什么有的职务提升了,有的困难解决了,照样牢骚满腹,工作没有起色,原因就在这里。因此,开展基层税务工作不仅要善于组合好人,培养好人,更重要的是要信任人。一是要正确认识基层税务人员的素质状况,做到疑而不用,用而不疑,放心大胆让他们去工作。二是工作中要实行按级负责,不能越位侵权。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必须从思想上强化层次观念,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三是要注意工作实践经验的及时传授。提倡“无为便是过”,反对“不患不公,唯患不均”的观念,实现人管人;提倡政务切实及时公开,实现制度管人;开展谈心、讲座、交流学习等活动,实现人文管人,进而以提高基层税务人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四要正确看待基层税务人员工作中的失误。近年来,基层干部青老两级分化明显,多数年轻的,“学生”气较重,任职时间短,阅历浅,经验少;部分老税干,书本知识更新少,单凭经验和意气做事多,这样,有失误也是难免的。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要管理层多给予理解,多给予帮助,使他们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吸取教训,锐意进取。
二、知人善任 公道正派
部分基层税务人员气不顺、劲不足,除个别思想素质不高的原因外,与办事不公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基层税务人员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用人问题。用人要以德才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和依据。德高才大者用之,寡德乏才者去之。这是使用人的重要原则。有的在使用干部时,片面理解或曲解“德”“才”的内容,把一些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工作庸庸碌碌,打不开局面的人,看成是“德”好,或者把拉拉扯扯,吹吹捧捧的人看成是“才”行;而对有见解,有能力,坚持原则,敢提批评建议的人,则认为是骄傲自满,少“德”等等,这势必挫伤基层税务人员的功过是非。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看一时一事,又要看全部历史;既要看某些缺点、错误,又要看优点和成绩;必须坚持党性,不徇私情,不存偏见,一定要出以公心示众,胸怀宽广,决不能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和个人恩怨;必须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不能听到“风”就是“雨”,否则不仅有失管理层威信,而且会引起部属的反感。三是奖惩问题。管理学认为:一个人从事某一行为的动力,将取决他们行动之全部结果的预期价值与个人预期目标实现程度之乘积。而目前我们在考评税收工作时,存在“指标”、“百分比”奖励法,不分单位工作好坏,奖励指标“一视同仁”,造成了奖励上的“大锅饭”,同样抑制了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改用达标控制的方法不受指标、百分比的制约,只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就可授奖,就为所有基层单位或基层税务人员提供了平等受奖的机会,使大家可以放开手脚的干,不必担心指标限制,避免出现“尖子”向“矮子”看齐的现象。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惩”的积极作用。对失职或违纪的基层税务人员,不能照顾情面,严格按条令条例实施处罚,该撤就撤,该降则降,达到处罚一个人,教育一片人之目的。
三、因地制宜 力求发展
目前,有的基层税务人员有献身征收一线的强烈愿望和工作热情,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基层税务人员面对人事制度改革,担忧“退路”的多;有的基层干部职工家庭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纠缠手脚,在工作上力不从心。出现这些情况,作为管理层要正确看待,正确认识,单靠抓思想教育还不够,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激活人的“内驱力”。就基层税务人员的需要来说,有近期需要和远期需要,这两种需要,概括地讲就是提高能力和解决基本生活条件的问题。对此,一是要高质量办好各种干部培训班,提高基层队伍人员全面建设的能力。培训中,组织管理是关键,须派出威望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严要求、细管理,不然,基层税务人员培训就会走过场。其次,组织的方式方法也不可忽视。要本着缺什么,训什么,区分层次,区别对待。若是个别基层税务人员能力差,就应在实践中适时教方法,传技巧,落实帮教组合。若是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则要把集中培训和组织现场会、专题分析会、巡回演讲、评估检查等结合起来,共同探讨新路子、新方法,增长知识和才干,满足他们近期任职所需能力的需要。二是要为基层税务人员远期需要着想,为基层税务人员“轮岗”、“换岗”着想。要在保持队伍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改革形势的发展和客观需要,调整基层税务人员理论学习和科学文化学习计划,开设和增加两用人才的专业课目和时间,逐步建立与国家公务员制度和改革形势相适应的基层税务人员培训内容和制度。要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优势,拓宽培养人才的路子,多形式多渠道并举,切实做到科学组织,分类施教,确保培育效果,切实提高干部素质,为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创建条件。三是设身处地为基层税务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对他们的生活和家庭困难,特别是当他们生活或家庭发生意外变故时,应主动慰问;经济拮据时,应给予适当的福利补助;在小孩入学入托上岗、爱人工作调动等出现困难时,应主动出面解决,使他们看到组织的真诚关怀,培养他们对单位的感情,激发他们建设队伍的合力。
基层税务人员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本文2025-05-05 03:46:5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