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12-03-30浏览:2451下载255次收藏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

   xx镇党委、政府,区委各部委,区属各党(工)委、党组,区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辖区各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和能力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为“三个集中”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通过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在社会矛盾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探索建立具有xx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工作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置于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位置,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二)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依法治理、综合施策。完善政策法规,综合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依法依规创新和规范社会管理。

(四)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商、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新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五)整合资源、共同治理。在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努力实现从单向管理向协同共治的转变。

四、工作步骤

(一)研究部署(2011年5月至6月)。召开学习动员会,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省委领导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二)组织试点(2011年7月至2012年底)。承担全区社会管理综合试点的镇(街道)、社区等,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社会管理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重点要研究探索并重新确定街道(镇)的职能,将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剥离划归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明确街道(镇)主要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划分街道(镇)的事权,将区级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权限更多地授予街道(镇),拓展街道(镇)的社会管理资源和开展工作的空间。在加强街道(镇)社会管理工作的同时,建立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把各种工作力量、管理资源整合到社区,让社区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抓手。xx镇、各街道、区级各部门、攀煤(集团)公司等大企业要分别选择一批基层单位抓好试点,研究总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示范镇(街道)、示范社区(村)、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科室,推动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全面推进(2013年以后)。总结、提炼、推广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系统研究、整体设计,推进全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现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科学化。

五、工作重点

(一)强化基层组织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十星”党组织建设和争当“五星”党员活动为载体,深化党务公开,积极树立一批“示范岗”、“示范窗口”、“ 示范单位”,强化基层和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农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四个一”,即:一个班子一个龙头、一个组织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名干部一个标杆。(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责任单位:xx镇党委,各街道党工委,区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建设谁评估、谁主管谁评估、谁审批谁评估”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排查、预防、化解动态工作机制,切实抓好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以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为重点,明确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工作程序和预警对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牵头单位:区维稳办。责任单位:区群工(信访)局、区应急办、xx镇、各街道、区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三)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政策。对低保中的大病、残疾、老年家庭,做好分类施保和重点施保工作;对失地农转非和失地无业农民,按照政策规定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的保障方式,解决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养老问题;建立农村五保与城市孤寡老人低保对接机制;将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中的困难户、计生“三结合”帮扶户等特殊困难群众纳入应急医疗救助范围,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就医看病难的问题;对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随经济发展调整执行标准;积极开展残疾人“助听”、“助行”、“助明”等专项救助活动;做好慈善募捐工作,救助现有政策不能惠及覆盖的特殊困难群体。(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xx镇、各街道、区教育局、区人口和计生局、区残联、区红十字协会。)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网管人、以业控人”工作模式,推进“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管理体系全覆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对有合法固定住所、固定收入和固定职业的夫妻投靠、父母子女投靠全面放开;对要求迁入城镇,有合法住所的农村人口,逐步取消限制条件。人力、社保、教育、计生、城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劳动用工、计划生育、房屋租赁、子女就学入托等信息和服务。加大对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生命财产安全。畅通流动人口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主动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为xx发展做贡献。(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责任单位:xx镇、各街道、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工商局、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人口和计生局。)

(五)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实施刑释解教人员“gps”工程,逐人落实安置帮教措施,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在择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行每月定期走访制度,密切关注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实现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软着陆,避免重新越轨犯罪。加强其他特殊人群帮教管控,建立镇(街道)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机构,实行镇(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联动,成立专门的帮教队伍,加强对闲散青少年、问题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救助服务。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积极做好对有危害社会倾向和行为的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监外服刑人员、邪教人员和扬言报复社会的重点人员的管控、教育和心理疏导,减小其对社会的危害。(牵头单位:区司法局、团区委。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区妇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工商局、xx镇、各街道。)

(六)加强严打和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多发性侵财犯罪和吸贩毒隐蔽犯罪,对网上诈骗、电话诈骗、传销等新型犯罪,敏锐反应、依法惩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集中整治,着力整治群众高度关注的车站、市场、校园周边和废旧收购站(点)等治安盲点,抓住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地区,容易为犯罪分子藏身落脚的中小旅馆、出租房屋等重点部位,容易滋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歌舞娱乐、洗浴按摩和发廊等重点场所,不间断地组织开展集中专项行动,做到“有乱必治、凡治必安。”(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责任单位:xx镇、各街道、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区消防大队、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区工商局。)

(七)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按照“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原则,强化镇(街道)、村(社区)治安巡逻队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积极推行物业管理,建好物业保安服务队伍和护楼守院队伍,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作用。以“校园警务”、“企业警务”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保条例》,构建单位内部防控网。加强社区警务室、农村警务室和农村报警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意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