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格局,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年来,汇川区主动顺应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趋势,认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正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的基本内涵
城乡一体化,就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主要特征,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融合,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和文明的过程。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新格局,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自然也包含党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具体地说,就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状况,及时对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进行调整改革,通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城乡党建观念、资源、工作“三大统筹”,努力形成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有效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对城乡党员实行一体化动态管理,实现城乡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和全面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二、汇川区开展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的实践
一是推行城乡互助。积极拓宽各级各类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党员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渠道,以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三进三服务”活动和“三创三强”活动为载体,结合“四在农家”创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帮扶目标和措施,积极推进党建集团帮扶,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等方式,在政策、规划、思路、项目、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推动机关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并将帮扶效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和党组织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检查和考核,把结对帮扶活动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城乡互助长效机制,加快“城乡共创”步伐。同时,结合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建立了50万元的“村级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20万元的“困难党员帮扶救助资金”,单独投入78万元专项经费解决了各镇村级办公阵地建设欠款,以此帮助经济薄弱村整合集体资源、创办项目和实体,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并完善了关心、帮助农村困难党员的机制。
二是创新组织设置。为不断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工作覆盖面,探索建立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组织体系,全区各级党组织积极适应“三新一强”的发展要求,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延伸城乡党组织网络,消除空白点、增强渗透力。目前,全区积极适应城郊镇改为街道、城中村变为社区等改革需要,重新调整建立街道党工委2个,建立城市社区党委1个、社区党总支1个、社区支部28个,建立农村社区党总支(支部)7个,成立了新经济组织党委及其业余党校,并建立100个流动党员活动站,辅之以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形式、开展流动党员协议管理等工作,切实加强对流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大部分农村进城务工经商党员、外地流动党员在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党组织,搭建了适合各自施展才能的平台。一些镇村还将党组织建在优势产业链上,成立了乡村旅游、花卉盆景、蔬菜种植等协会党支部,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升城镇化水平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是促进互动共建。按照“党员自荐、党内推荐、群众推荐、素质考试、组织考察、差额直选”的程序,对各镇和街道的村(居)、社区党组织进行了同步换届,通过“三荐两考、差额直选”的办法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居)、社区党组织班子,创新了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方式,扩大了基层民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明显增强。在城乡都采取了对困难党员必访、老党员必访、返乡流动党员必访,通过定岗、定责、定目标,实行个人述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的“三访三定三评”办法,结合“无职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其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在发展党员措施上,在全区试行了发放《说明通知书》、《整改通知书》、《督查通知书》和开展谈话教育的“三书一谈”方式,力保党员质量,今年发展党员近300名,比上一年增长近30%。同时,围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承诺”四项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有力推进了农村和城市党建工作内容的协调和交融,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建工作,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外,建立完善了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示范点制度,形成了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干部帮助群众,整体推进城乡党建的合力。目前,区委已把遵崇高速公路和210国道沿线的5镇20村纳入基层组织“示范带”创建范围,着力在全区培植22个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强、经济社会发展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的农村精品村,培养220名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带”型村干部和2200名带头致富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带头奔小康的农村党员致富示范户,极大地促进了“城乡共创、成片联动、示范带动、整体推动”工作格局的构建。
四是双向交流干部。按照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干部工作特点、所学专业和主要经历等情况,将区管机关后备干部、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熟悉经济工作或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干部、有较强工作能力和一定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干部选派到镇村挂职,并着力把那些表现好、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挂派干部优先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三年来,提拔到上一级领导岗位的干部中,共有60余人参与了区委组织的各类挂职活动,约占挂职干部总数的60%。同时,区直各单位从镇、村抽调人员到机关学习和帮助工作,丰富农村基层干部的阅历,以此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换届以来,为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区委还将40余名科级干部在镇街之间、镇与机关单位之间进行了交流,培养了一批既熟悉农村工作、又熟悉城市或机关工作的复合型干部,今年还在50%的镇面向全区开展了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实现了干部流动双向化的目标。
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但构建汇川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城乡党建二元思维模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城市与农村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整体上没有形成“一盘棋”的局面;农村党建资源相对缺乏,区域之间重复性建设多,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党建资源不能互补,城乡互动没有经常化,城乡资源整合利用难度大;党员教育管理面临新问题,还没有真正建立城乡互动机制,造成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大,等等。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就是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在党建工作的分工上体现城乡统筹,在工作安排上实现城乡同步,在管理服务方式上做到城乡衔接,切实解决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以此不断提高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思考
一是发挥优势,总结经验。
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2012-03-22 15:53:0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