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12-02-09浏览:2960下载178次收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循环发展、富民强市这一主题,依靠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经受住了复杂发展环境和强秋淋天气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07.17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4.5亿元,增长29.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234.68亿元,增长30.8%;财政总收入43.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增长3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2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65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5009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7:45.0:37.3,二产占比首次超过三产,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向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省中上水平,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三,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第一,保持了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的良好态势。  

  (二)新型工业增速强劲。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299.3亿元,增长49.1%,增加值113.35亿元,增长29%,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提高4.9个百分点。谋划跟踪几年的华电陕煤火电、天沐金属镍两个投资过百亿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陕煤富硒矿泉水、汉阴秦凤电动车、岚皋碳化硅、汉滨众辰机芯、平利凯瑞斯服装等86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中科纳米、永宏丝业、新农机械等42户产值过亿元企业,新增永丰特种纱、奥邦锻造、居金塬矿业等52户规模企业。与省国土资源厅建立地质资源联合勘探机制,重点矿产勘查取得实效。高新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5亿元,入园企业达到620户,高新区生产总值增长34.6%,县域工业增长27.5%。呈现出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投资拉动成效显著。全市在建项目108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09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5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安平高速开工建设,西康铁路复线、安岚二级公路、白河高等级航道、紫阳两座汉江大桥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县乡公路改造300公里、通村水泥路258公里,建成农村公路示范路段3000公里。气化主管网工程完工,建成汉阴、白河电气化县,东坝防洪工程试验段、“引汉济渭”工程、洞河水库、白河县城防洪等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民间投资活跃,投资额达到140亿元,增长42%。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7亿元,增长22.3%。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  

  (四)农村经济活力增强。编制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体系建设规划,启动建设4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阳晨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园区。粮油总产92.7万吨,连续八年增产丰收。生猪饲养量达到518万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09万亩,蔬菜产量113.8万吨,增长5%。发展网箱养鱼2.5万口,养殖大鲵11万尾,水产品产量2.8万吨,增长84.5%。茶叶、蚕桑、魔芋、烤烟、食用菌、干鲜果等特色产业基地稳步发展,富硒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万人,劳务经济收入89亿元。编制实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十年规划,新修农田10.4万亩。造林绿化62.4万亩,其中经济林39.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0平方公里。启动实施新一轮开发式扶贫,412个新农村示范村、45个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村和第二轮100个特困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第一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任务。  

  (五)生态旅游日益活跃。深入推进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加快“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建设,建成大南宫山景区南线旅游公路、服务区和四星级酒店。瀛湖招商开发取得进展,4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宁陕、石泉、平利、汉滨四大旅游板块特色鲜明。宁陕休闲养生度假旅游项目呈现集群开发态势,培育出以皇冠、后柳、县河、长安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旅游村镇。借助安川高速通车机遇,瀛湖水上旅游、紫阳民俗旅游蓬勃兴起。“把安康带回家”大型宣传活动成效明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陕西茶叶节、汉江龙舟文化节、“春来早”旅游黄金周、汉阴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参展西安世园会获五项大奖,进一步扩大了安康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年接待游客1561.9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3.4亿元,分别增长28.2%和27.5%。  

  (六)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省政府批准我市中心城市总体修编规划,并获省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编制实施安康高新区、月河生态城和城市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瀛湖干道、江北桥头交通组织工程、香溪洞景区道路改造、南环干道b标段、东内环路等项目和一批停车场、市场和城市管网配套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建设恒口统筹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月河川道为重点的“一体两翼”城镇带加快形成。以设施配套、扩大容量为重点,有力推进县城、重点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居民进城的政策措施,全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9.5万人。全面完成“7.18”灾害3.08万户倒房重建和5.5万户危房加固任务。双创工作深入推进,省政府授予我市省级卫生城市荣誉,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省政府命名我市为省级园林城市,命名平利、旬阳、岚皋、宁陕为省级园林县城。汉阴、宁陕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省级考核鉴定。  

  (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民生工程投资50亿元。实施规模空前的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开工建设集中安置点295个,启动建房29150户116812人,92771名群众搬出山地灾害威胁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9900套,完成省定任务的114.7%,竣工18667套,1.2万户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石泉县被评为全省保障性住房综合管理工作“十佳县”。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当年参保141.8万人,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全部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大学生就业3198人,免费技能培训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4%。解决2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8.3万人实现脱贫。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49个、乡镇超市11个。完成省上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城市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362天,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残联、慈善协会、红十字会充分发挥扶弱济困作用,各条战线、各个方面在推动安康发展与社会进步中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宁陕县成为全省第二个双高双普县,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现15年免费教育。镇坪县实施高中免费教育,岚皋县整体推进学前教育,安康中学创建为我市第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安康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成立。高考文理二本上线7168人,上线率居全省第二。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63所,新增入园幼儿1.4万人。中心城区一批中小学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新改扩建校舍34.6万平方米。市儿童医院开工建设,实施127个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完成科技项目49项,科普工作、技术推广和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2.87‰,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全国首部实名实景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上海电影节荣获五项大奖。《大破天门阵》和《白河水色》获省第六届艺术节19项大奖。振兴汉剧工程扎实启动。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8个、农家书屋1993个。整合成立市体育运动中心。坚持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强力推进平安安康建设,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集中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清网行动成效显著,全市公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位居全省第一。突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积案化解、机制创新工作重点,积极创建信访三无县,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集中办结一批重大信访案件,实现“一控双降”目标,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确保了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率95%以上,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科学应对了六次强降雨过程和强秋淋天气影响,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全面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任务,行政区划调整为161个镇办,设置重点镇22个。完成工商、质监下划市县区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理顺住房公积金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完成市直文化体制改革。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宁陕、平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县镇卫生一体化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10.1万亩,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流转林地12.8万亩。公共资产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效,实现资产收益3.6亿元。制定实施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进长安银行在安康设立分支机构。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5家,新增典当企业3户。以产业项目为重点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到位资金208亿元,增长1倍,引进宝钢、中信、三一、紫金等全国500强企业投资安康,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0户,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定期报告工作和联席沟通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报备审查制度。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70件,政协委员提案308件,办结率100%。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狠抓落实工作年为抓手,建立完善重点任务分解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评比制度,政府执行力明显提高。扎实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风行风评议。加大投资环境专项治理力度,完善重点项目派驻监察室制度,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接受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忠实履行为民服务宗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适应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在推动安康发展的实践中,坚持基础先行、交通为首,着力改善加快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使我们在开放发展中紧跟全省步伐;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引领,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核心的循环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招商引资、项目第一,以招商引资聚集要素,以项目投资拉动增长,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坚持生态优先、循环发展,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资源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和效能建设,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把加快发展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职工,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安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复转军人,向所有关心支持安康建设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对外开放水平依然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投资环境不优,市场化进程缓慢,经济外向度不高;工业基础依然薄弱,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缺乏大企业、大产业、大品牌支撑;发展动力依然不足,城镇产业支撑和承载能力较弱,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民间资本不活跃,内生动力不强;群众收入依然偏低,深山区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不够解放,谋事业、抓发展的能力不强,工作落实力度不大。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2年的任务和重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启首之年,也是“十二五”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既充满机遇,又极具挑战。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仍在缓慢恢复和衰退恶化间徘徊。国内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存在下行风险,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形势更趋严峻。兄弟市区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态势,也给我市紧跟全省发展步伐带来更大考验。同时,挑战中蕴含着诸多新的发展机遇,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国家突出稳中求进总基调,强化有扶有控宏观政策,在财政方面更加注重向民生、三农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在税收方面实行结构性减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在信贷方面支持在建续建重点项目和保障房建设;增加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投入。国家继续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促进东中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关天、成渝、北部湾和西三角经济区,为我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投资增长、产业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国家大力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下决心解决我市在内的秦巴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在转移支付、重点工程、项目资金、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必将有力推动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缩小发展差距;三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陕南循环发展,全面落实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若干意见,把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安康高新区、月河川道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恒口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纳入省级战略层面,大力支持我市重大民生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推进循环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两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的要求,以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重点的循环产业体系,突出抓好以产业支撑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以农业园区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为全面建设美好安康努力奋斗。  

  按照市委三届一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生产总值490亿元,增长1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50亿元,增长17%,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省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美好安康,必须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市,做大新型工业,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工业化进入新阶段。  

  加快发展循环型工业。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工业翻身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增35户规模企业,保持工业增加值24%以上的增速。新型材料工业要重点抓好天沐金属镍、陕煤石煤型钒矿、宝钢铌钽、白银铅锌、华银钒氮合金、有色电解锰、吉宇型钢、平利led光电、石泉重型锻造、岚皋耐火材料等项目;清洁能源工业要重点实施华电陕煤安康火电厂、汉滨延长甲醇汽油、旬阳和白河水电站、镇坪南江河梯级开发、宁陕和平利凯迪生物质能源等项目;富硒食品要重点促进富硒矿泉水、富硒茶饮、富硒粮油、富硒肉制品加工、富硒魔芋食品开发等骨干企业扩大产能,打造“中国硒谷”品牌;装备制造工业要重点加快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