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政效能须破解“中梗阻”难题
中梗阻,指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因执行主体的中间环节、中层干部出现问题,而导致政令不通、执行不力,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现象。“中梗阻”集中表现为中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中梗阻”一方面严重影响行政效能,造成政令不畅,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是科学发展的“绊脚石”。对此,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积极探索破除“中梗阻”顽疾、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
一、“中梗阻”现象原因分析
中层干部的岗位特性是产生“中梗阻”的直接原因。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岗位设置具有任务单一性、职责专业性和工作独立性特点,加之岗位交流比较少,导致其对于某一层面、某一环节的具体事务,拥有完全的裁量权。这样的特性使“小官大腐”等“中梗阻”现象成为可能。
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存在问题是产生“中梗阻”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选人视野不宽阔、岗位设置不合理、选任标准不明确、竞争择优机制缺乏等问题,直接导致大量人才难以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在岗的中层干部则缺乏危机感,履职效能低下。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中出现程序简化、程序颠倒、程序虚化、程序空转等不严格执行制度的情况,任人唯贤异化为任人唯亲。同时,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渠道不通畅、接受监督面比较狭窄,酝酿、推荐、考察、决定等环节封闭运行,干部监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社会其他方面不知情、难参与,无从监督。临时动议、突击调整、先斩后奏等较为普遍。
理想信念缺失是产生“中梗阻”的内在原因。一些中层干部宗旨意识淡漠,职业操守缺乏,不能正确对待权力、自我和名利,将权力私有化、商品化、关系化,错误地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为了满足贪婪的私欲,不惜滥用职权,以身试法。
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产生“中梗阻”的重要原因。一些基层党组织思想守旧、缺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落伍、形式主义严重,对中层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严重缺失。一些单位行政负责人不重视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成为行政附庸,基本被排除在中心工作之外,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对中层干部群体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是产生“中梗阻”的外在原因。一些监管
提高行政效能须破解“中梗阻”难题
本文2012-01-31 16:23:33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419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