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药品“走票”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2-01-29浏览:2585下载156次收藏

内江市市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范剑平

 

长期以来,药品“走票”行为普遍存在,关键是在监管中难发现、难取证、难处理,可谓一块“难啃的骨头”。笔者现就药品“走票”现象存在的根源、查处的难点、解决的办法等谈一点体会。

 一、“走票”现象产生的根源

利益是一切违法行为产生的根源,参与“走票”经营的各方都有利可图,是“走票”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首先,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给众多药贩提供药品,从而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点,增加销售量;其次,无证药贩可利用经营公司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销售票据、资质证明文件等,以自己组织货源的方式销售厂家药品,为自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在销售环节中“节省”了部分税收;第三,批发公司在不经过药品的购进、验收、库存、销售等环节的情况下,仅通过“走票”也可轻松获取“管理费”。所以,药品“走票”现象有其生存的社会背景。

二、“走票”行为存在的隐患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经营渠道上的不合法势必导致一定隐患。首先,渠道的随意性容易导致假劣药品直接进入销售使用终端,“走票”经营行为在实现其利益的同时,没有经过生产厂家→批发企业→销售使用环节或生产厂家→销售使用环节的正常质量把关流程,缺乏层层验收,形成不合格药品流入药品市场的“绿色通道”。其次,药品“走票”行为造成药品市场的无序竞争。一般情况下,药贩会将“走票”经营药品节省的钱用于打通医院的销售通道或回馈给药品经营企业,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对合法经营的药品批发公司是极不公平的。第三,“走票”经营的药品存在贮存运输环节的隐患。合法的药品经营企业一般都设有各类库房,用于存放仓储条件不同的药品,但无证药贩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很难保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药品“走票”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