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报道的主观性
所谓新闻,在我国,最权威的定义是1943年由陆定一提出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尽管有多种类型,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性语言,其本身是客观的,然而由于使用语言的主体的介入,并服务于特定阶层,新闻报道必会通过其运用的语言传达个人或集团对被报道事实所持有的主观倾向或态度。
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新闻报道应更加注重客观真实性还是主观能动性?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久远的命题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禁止在报道中直接、公开地采取带有撰稿人主观倾向的立场。毋庸置疑,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报道新闻,使读者能够真实全面的了解事情发生的真相,这是每一个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所应该做到的。然而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一味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夹杂个人情感的将所发生的事情传播给受众,这样受众接受到的消息未免有些生硬,从而会对所发生的事件提不起兴趣,这样,传播者也就无法真正将新闻最大限度的传播出去。因此,合理的主观性报道,是发扬一个记者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著名学者李希光指出:“新闻报道的致命错误就是让编辑、记者主观的价值判断或偏见不加掩饰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因为一旦读者与你的价值判断相左,他们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因此,高明的新闻制作者们会利用语言本身的特性或语篇结构的安排,隐讳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便成为了新闻语言中隐含的主观性因素。
主观性是指语言这样一种特性,即说话人的语言表达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话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新闻话语中的主观性以一种隐性的态势在被阅读的过程中影响着读者的思维和判断。有效地对新闻话语中的主观性进行分析和辨别,能够帮助读者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增强他们对新闻话语的反控制能力。
要做到既让受众能够准确的接受到新闻,又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传播者需要达到的目的,就要我们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能够正确的发挥我们的主观性,使得主观性和客观性到真正的统一。
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最根本的前提是要尊重客观事实,缺少客观事实作为保证,只是一味的胡编乱造,主观能动性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了,然而这样报道出的新闻显然也违背的新闻的基本原则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准则。2008年,某些媒体爆料称,国家游泳队在例行体检中,郭晶晶被检查出有孕,因此她将准备离开国家队。事实上,当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郭晶晶正在忙于训练,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假新闻。这样的新闻吸引了受众的眼球,然而却背离了事实的真相,其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
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要选择出一个好的新闻视角。一个好的新闻事件,要想让它产生巨大的社会共鸣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就要选择出一个好的视角,使报道能够新颖独特,吸引读者的眼球。视角,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闻视角是指“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记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构成事物的每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记者对采集的新闻素材,要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择取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在销售一件商品的时候,商家要想让消费者从众多同类产品中选择自己的商品,就要找到自家商品独特的品质才能吸引消费者,新闻报道亦是如此,众多媒体都选择同一题材进行报道,从共性之中找出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在新闻报道中善用新闻语言,这也是发挥我们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表现。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要熟练使用新闻语言,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使自己能够熟练驾驭新闻语言。在使用新闻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其一是不能感情用事,直抒个人好恶,如使用野心勃勃、刚愎自用等字眼,在某些情况下会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其二是不能枉下结论。在对一件事物没有定论之前,以个人观点进行评断有悖于党的新闻政策。其三是确需表达主观倾向时,可增加对环境、人物、事件的渲染,也可借用被采访对象或第三者的话来表达。
我们常说,媒体报道要客观而公正,又常说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然而从客观角度来讲,新闻报道要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而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则是新闻报道的普遍特征之一。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报道,选取不同的事实素材进行报道,或者以不同的行文笔调、不同的语气进行报道,都会使传媒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着读者对这个事件的认识和判断。如何能够正确发挥我们的主观性,有赖于对事实素材的全面收集与把握,有赖于新闻工作者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加强和提升,更有赖于传媒严肃而公正的态度。需要强调的是,主观性也许是新闻报道无法消除的弊端,但是如果将这种主观性任意扩大,变成了主观随意,单凭自己的喜好厌恶甚至别有用心地制造新闻,那就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有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必将会误导受众,贻害社会。 太原晚报 任蕾
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新闻报道应更加注重客观真实性还是主观能动性?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久远的命题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禁止在报道中直接、公开地采取带有撰稿人主观倾向的立场。毋庸置疑,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报道新闻,使读者能够真实全面的了解事情发生的真相,这是每一个从事新闻报道的人所应该做到的。然而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一味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夹杂个人情感的将所发生的事情传播给受众,这样受众接受到的消息未免有些生硬,从而会对所发生的事件提不起兴趣,这样,传播者也就无法真正将新闻最大限度的传播出去。因此,合理的主观性报道,是发扬一个记者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著名学者李希光指出:“新闻报道的致命错误就是让编辑、记者主观的价值判断或偏见不加掩饰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因为一旦读者与你的价值判断相左,他们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因此,高明的新闻制作者们会利用语言本身的特性或语篇结构的安排,隐讳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便成为了新闻语言中隐含的主观性因素。
主观性是指语言这样一种特性,即说话人的语言表达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话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新闻话语中的主观性以一种隐性的态势在被阅读的过程中影响着读者的思维和判断。有效地对新闻话语中的主观性进行分析和辨别,能够帮助读者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增强他们对新闻话语的反控制能力。
要做到既让受众能够准确的接受到新闻,又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传播者需要达到的目的,就要我们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能够正确的发挥我们的主观性,使得主观性和客观性到真正的统一。
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最根本的前提是要尊重客观事实,缺少客观事实作为保证,只是一味的胡编乱造,主观能动性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了,然而这样报道出的新闻显然也违背的新闻的基本原则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准则。2008年,某些媒体爆料称,国家游泳队在例行体检中,郭晶晶被检查出有孕,因此她将准备离开国家队。事实上,当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郭晶晶正在忙于训练,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假新闻。这样的新闻吸引了受众的眼球,然而却背离了事实的真相,其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
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要选择出一个好的新闻视角。一个好的新闻事件,要想让它产生巨大的社会共鸣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就要选择出一个好的视角,使报道能够新颖独特,吸引读者的眼球。视角,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闻视角是指“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记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构成事物的每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记者对采集的新闻素材,要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择取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在销售一件商品的时候,商家要想让消费者从众多同类产品中选择自己的商品,就要找到自家商品独特的品质才能吸引消费者,新闻报道亦是如此,众多媒体都选择同一题材进行报道,从共性之中找出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在新闻报道中善用新闻语言,这也是发挥我们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表现。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要熟练使用新闻语言,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使自己能够熟练驾驭新闻语言。在使用新闻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其一是不能感情用事,直抒个人好恶,如使用野心勃勃、刚愎自用等字眼,在某些情况下会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其二是不能枉下结论。在对一件事物没有定论之前,以个人观点进行评断有悖于党的新闻政策。其三是确需表达主观倾向时,可增加对环境、人物、事件的渲染,也可借用被采访对象或第三者的话来表达。
我们常说,媒体报道要客观而公正,又常说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然而从客观角度来讲,新闻报道要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而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则是新闻报道的普遍特征之一。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报道,选取不同的事实素材进行报道,或者以不同的行文笔调、不同的语气进行报道,都会使传媒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着读者对这个事件的认识和判断。如何能够正确发挥我们的主观性,有赖于对事实素材的全面收集与把握,有赖于新闻工作者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加强和提升,更有赖于传媒严肃而公正的态度。需要强调的是,主观性也许是新闻报道无法消除的弊端,但是如果将这种主观性任意扩大,变成了主观随意,单凭自己的喜好厌恶甚至别有用心地制造新闻,那就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有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必将会误导受众,贻害社会。 太原晚报 任蕾
论新闻报道的主观性
点击下载
上一篇:矿区自营铁路调车安全浅论下一篇:抓团建 健制度 夯基础 重实效 求突破
本文2012-01-08 09:57:19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288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