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引导”出作文新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2-01-08浏览:2023下载158次收藏
三月的校园,春意盎然。教学大楼前草儿葱绿,花儿吐蕊。微风拂过,清香满园。引得许多师生驻足观赏。
春色真美。我想让学生据此写一篇作文,应该不会很难吧。于是在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观察校园春景,然后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内容充实、文情并茂的文章。两天过后,学生交了作业,批阅完毕,仅有两三篇还差强人意,大多作文构思模糊不清,语言贫乏无力。在学生的作文中,美好的校园风光难觅踪影。
这次作文训练的失败,让我陷入沉思中。新课程提倡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重点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功的作文教学,应该正视问题,追根溯源,对症下药。于是我着手调查,发现了造成学生作文干瘪的原因。既有方法、能力的问题,也有情感、态度问题。心中无“情”,便会眼中无“景”;眼中无“景”,必然会笔下无“文”。我决定把传统的作文训练程序与语文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外物,用“合作、探究“激发写作激情。再写一次观察校园春景后有所感悟的文章。
这次作文课的流程分三个步骤,具体过程如下:
一、观察景物,获取写作素材
1.课堂导入。上课之后,我先将用摄像机拍摄的校园美景——展现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再结合作文实际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把美好的校园风光变成文情并茂的文字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方法指导。我和学生走出教室。每到一处,我先简单介绍观察的一般技巧,然后鼓励学生把感情移注到“景“中去,用心灵与之沟通,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唤醒记忆中与眼前景物相关的人和事,感悟它们存在的美好。
二、开展讨论,激发写作激情
1.交流观察成果。回到教室,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观察印象,谈谈自己的心灵感悟,让思维在相互交流中“活”起来。
2.设置问题情境,进一步激活思维。我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人在观察外物的时候,如果能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到外物上去,就会看见外物的美好,感到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2)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结合今天的观察感受,联系《荷塘月色》《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谈谈你对观景、移情、作文三者间关系的理解。
(3)重温教材中写景抒情的精彩片段,学习借鉴写作技巧。
这些问题,导向明确,启发性强,学生有话可说,所以讨论热烈,发言积极,气氛十分活跃。轻松又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写作情绪激发了起来。
三、学生作文
第二课时进行书面作文。
这次作文交上来了,我捧着学生的作文,欣喜的翻看着,每每都有心动的发现。
这是一次值得回味的作文教学之旅。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写作训练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有效的作文训练是由观察、思考、表述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教师必须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多感的心灵感受世界,用美妙的文字表现世界,让学生进入快乐、自由的写作境界。这次作文教学既让我看到写作训练的艰辛,也感受到了教学的快乐,品尝到了“与课程一同进步,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喜悦。    临猗二中  王春霞

“引导”出作文新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