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年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1-12-27浏览:2292下载145次收藏

       2011年,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我市进一步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一、全市概况及教育基本情况
xx市位于金沙江上游的滇西北横断山区,辖古城区、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共四县一区,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总人口122.6万人,其中,宁蒗彝族自治县和永胜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共有63个乡(镇)及办事处,446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少数民族乡2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03%,12个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
全市现有幼儿园11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96所),另有学前班295个;在园(班)幼儿22465人,入园率54.65%;现有完全小学526所,教学点203个,在校小学生106472人,入学率99.60%;现有初级中学69所,在校初中生54806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6.11%;现有普通高(完)中14所,在校高中生21315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6%;现有职业高级中学5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合计8179人;在校学生合计8179人;高等学校2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4所。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11917人,其中小学7246人,初中3360人,高中1541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84%、99.52%、96.76%。全市于2005年基本实现了“两基”目标。
全市有27个世居少数民族,有纳西、彝、傈僳、白、藏、苗、普米、傣、壮族、回、满、蒙古、哈尼、高山等,总人口561815人,前10种少数民族人口在三千人以上,长期居住在我市。少数民族小学生在校生人数71268人,占总人数的61.12%,其中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分别占75.29%, 87.32%, 84.5%、34.41%、34.40%,中学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35551人,占总人数的52.48%,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分别为77.06%、84.61%、69.46%、29.32%、23.00%。
二、教育对口支援情况
我市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主要包括上海市淞江区对宁蒗县贝尔中学的支援、市内优质学校对乡村学校的支援和各种资助情况。
(一)滇沪对口支援
1、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滇沪对口支援情况
2010年8月,上海市淞江区向我市宁蒗县贝尔中学派出5名滇沪对口支援第十批骨干教师。这5位教师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他们的到来,不仅缓解了贝尔中学教师不足的压力,而且促进了宁蒗县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他们还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
①精心谋划,献计献策。5位上海教师根据贝尔中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为学校制定了科学的、易于操作的年度工作计划,提出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发展策略和措施;特别是他们提出的“三全”德育模式和“聚集课堂、教研训一体化”的理念,有力地强化了学校管理,必将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聚集课堂,带头示范。5位上海老师不仅指导学校制定了质量分析方案、课堂评价细则、教研组备课要求等规范性文件,而且带头上示范课,通过示范课引领全体教师深入落实新课改理念。他们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本地教师对此十分敬佩。
③校际交流,推进课改。5位上海老师除认真完成好在贝尔中学的工作外,还尽量挤出时间到宁蒗一中、宁蒗民中、战河中学等学校传经送宝,并就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改精神、如何培养培训青年教师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使本地教师深受启发。
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的松江区支教老师,为支教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担任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大奖赛、举办了第六届“华亭杯”教学大赛,为宁蒗贝尔中学贫困及其他乡镇学生添购学习用品、副食品、升旗手服装、学校的远程教学基本设备等。
2、2011年6月至11月滇沪渡口支援情况
2011年8月上海松江赴xx宁蒗贝尔中学的第七批支教老师,也是上海援滇的第十一批支教老师。他们自8月25日离开上海到贝尔中学,已有三个月。三个月来,他们在前任支教老师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工作,使沪滇间的合作不间断,成果上新台阶。
本批支教老师主要担任七年级的学科教学任务:卢栋才老师担任初一年级152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兼任教务处副主任;陈浩峰老师担任初一年级160班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兼任教科室副主任、数学教研组副组长;曹文全老师担任初一年级161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兼任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周宇凡老师担任初一年级161班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兼任英语教研组副组长;组长陆薛峰老师担任贝尔中学副校长,分管学校教科研工作。
从一开学,5位支教老师就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入到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的一切工作中。
①支教组痴心支教,无私奉献
每届支教组教师抵达贝尔中学之后,都以崇高的思想境界,痴情于小凉山的教育事业。第七批支教组与前六批支教组一样,他们于2011年8月26日踏上宁蒗这块神奇的土地后,就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与坚韧的品质,克服高原反应、水土不服、饮食不惯等一系列的生活困难,尽快适应宁蒗的气候环境、人文风情、工作节奏,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他们同学校的教职员工打成一片,悉心相教,互帮互学,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深情。在与学校教职员工的相互交往畅聊中,支教老师都被穷县办大教育的气魄所感动,都为这里的教育发展迟缓所着急,更为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所担忧。他们都深深地认识到支教不仅是自己来艰苦的地方来工作,来锻炼,更重要的是来促进贫困山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使命;都想用短暂的支教时光尽可能多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学科知识传授给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想用自己所拥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来促进全校乃至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动,令人兴奋,更令人敬佩!
为了树立支教教师的形象,发挥模范、榜样作用,三个月来,支教组成员在组长陆薛峰同志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贝尔中学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与学校教师一起坚持坐班制,在各自所在的年级坐班室批改作业,撰写教案,归纳题例、认真备课,并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和理论业务学习。他们这种工作、学习和生活态度,在全校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1年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