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全市农业生产专题办公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农业生产专题办公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全市农业工作,分析2012年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科学谋划明年粮食、畜牧、种业发展等农业生产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刚才,市农业局作了汇报,市财政局、气象局和部分县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发言,市政协洪乖副主席作了很好的讲话,我都比较赞同。在此基础上,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对2011年农业生产工作的基本估价
今年以来,面对特大旱灾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集中力量抗大旱,多措并举促生产,齐心协办、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大灾之年实现了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农业良好发展势头未减弱,全市农业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经济平稳增长。预计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7%以上。二是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2011年全市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390.41万亩,同比增27.28万亩;预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5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5万亩;预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52万千瓦特,同比增21万千瓦特。三是粮食实现稳产略增。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177.8万吨,比2010年175.93万吨增1.06%。四是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快。预计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52.84万吨、同比增长11%。全市种植马铃薯303.16万亩、蔬菜154.11万亩、苹果24.5万亩、魔芋15.6万亩、蚕桑2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12.4%、21.3%、8%、2%、12.8%。五是农业科技不断普及。全市共实施万亩和“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186.81万亩,比去年增62.12万亩。生猪、牛、羊改良配种同比分别增长26.73%、7.58%、70.69%。六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全市涉农企业发展到192家,比上年新增11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68家(其中省级16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0家,比上年增10家。预计全市涉农企业实现加工产值达32亿元、销售收入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8%。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完成蔬菜抽样检测8269个;组织25家企业申报“三品”认证并经省级部门审核通过,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全市农业生产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认识不高。农业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但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重要作用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用抓现代市场经济的思维去抓农业发展的思考还很不够。二是基础不牢。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牢固,中低产田地比重高,占全部耕地的44.2%;平地少、坡地多,耕地质量不高;尤其是水利化程度低,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只有33.7%;库塘蓄水偏少,目前仅有2.38亿立方米,只占正常年景的45%。三是投入不足。受财力制约等因素影响,全市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四是科技薄弱。全市还有18个乡镇农科站无办公用房,平均每个乡镇的农科人员要承担1.31万亩的技术指导,农技人员数量少,农技推广办公设备简陋,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普及。五是效益不高。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六是产业不强。昭通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市没有在全国、全省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苹果、天麻、畜牧业的优势还不明显,基地化种植、产业化生产的水平不高,市场化运作的态势没有形成;2010年昭通粮食尽管增产占了全省增粮的70%,但是粮食平均单产只有211公斤,比全国水平低了119.5公斤,比全省水平低了37.4公斤。
虽然全市农业生产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加快农业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如中央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化体系,今年中央1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强水利建设,必将为昭通在今后一段时期大大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强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加之我们有了抗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旱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确保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都为今后农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此,我们要树立信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下决心把农业生产工作认真抓好、抓实。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推动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一)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努力开创农业生产的新局面。
1.牢固树立抓好农业生产的思想。粮食稳天下安。农业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的基础性地位不可替代,是衡量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一个关键性行业。同时,农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工业的许多原料都来源于农业。尤其在昭通这样一个农业大市,如果连农业都抓不好,要把其他产业发展好、把其他事情做好,那是不可能的。为此,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扭转忽视农业生产的倾向,理清农业发展的思路,通过推进农业发展尤其是加快农业产业化,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来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真正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来扎实抓好。
2.明确2012年农业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做好2012年的农业生产工作的思路是:抓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条主线”,突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两个重点”,强化政策、投入、科技“三大保障”,推进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技能化培训“四化建设”,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业公共服务、强农惠农政策保障“五大体系”。目标是:努力实现粮食总产量增长4%、畜牧业现价产值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全力推动整个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落实政策,强化科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1.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要落实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坚持在提高复种指数上做文章,稳定大春种植面积,突出抓好秋冬农业开发,确保全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稳定在832万亩以上。昭通秋冬农业这篇文章一定要作好,尤其要学习玉溪、昆明、楚雄等州市的做法,学习他们如何围绕秋冬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思考大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秋冬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从而开拓思路,科学进行布局,通过试点来抓好秋冬农业开发,逐步带动整个大面的生产。
2.强化基础建设。要抓好26.5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和48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夯实粮食增产基础。要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要申报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3000万元以上,抓好机械化耕作、旱作节水、设施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力争201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67万千瓦特、同比增16万千瓦特,机耕机耙面积达到176万亩、增16万亩,农机作
在2011年全市农业生产专题办公会上的讲话
本文2011-12-27 18:10:00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165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