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决定召开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表彰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十一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面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省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一五”工作思路,以改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状况,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整体提高项目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5年来,全市共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79个,产业化经营项目24个,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规模达41818万元,比“十五”期间增加 12403万元,增长了42.2%;同期农业综合开发年度资金投入规模不断增大,从2006年的4228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9239万元,增加了5011万元,增幅达到118.5%,其中:同期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从2006年的268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377万元,增加了3694万元,增幅达到137.7%,为增强项目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我市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全市共投入中低产田改造资金2835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19819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26.31万亩,衬砌渠道451.34公里,埋设管道153.06公里,修建小型蓄排水工程158座,修建桥、涵、闸等渠系建筑物1798座,修建机耕路201.63公里。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4.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6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9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5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55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37万亩,新增机耕面积2.6万亩;新增粮食2689.96万公斤,油料98.55万公斤,糖料17211万公斤,优质饲料作物25547万公斤,蔬菜2176万公斤,其他农作物产品1680.71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3615.07万元,农民收入增加总额13638.03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高标准农田,改变了过去“大雨涝灾、小雨渍灾、无雨旱灾、人背马驮”的局面,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中,农业开发项目区抗灾保丰收能力凸现,为大灾之年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扶强扶大龙头企业,项目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按照“围绕产业扶龙头、依托龙头建基地”的思路,以茶叶、蚕桑、畜牧、水果等产业为重点,共投入资金1346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81万元,积极扶持具有市场竞争力、规模较大、能带动示范区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把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富余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扶持保山利根茧丝绸有限公司、保山市映山红甜柿开发有限公司,隆阳区凤溪茶叶有限公司、保山云大咖啡有限公司、云南保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隆阳区永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施甸县万兴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台茶茶业有限公司、腾冲县晨光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昌宁县十里香食品有限公司、昌宁雪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昌宁恒盛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增综合生产能力1572.32万公斤,其中:干茧31.5万公斤、清真食品20万公斤、茶叶400万公斤、白厂丝60万公斤、肉类60万公斤、药材0.82万公斤、果品1000万公斤,新增产值41926.6万元,新增利税6465.8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2287个,项目区农民年收入增加总额12286.9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
(三)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结合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思路和各县(区)实际,按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抓了优质粮食、优质蚕桑、优质糖料、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和低产茶园改造。5年里共建成优质粮食基地4.92万亩,优质糖料基地4.76万亩,优质饲料作物基地3.5万亩,优质蚕桑基地1.9万亩,优质茶园基地1.33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0.28万亩。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项目区由种植单一作物向复种多种高产高效作物转变,既有效地改变了农民的种植习惯,加快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如隆阳区河图镇和昌宁县湾甸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充分利用坝区和热区优势,在种植一季水稻后,又适时种植一季蔬菜,每亩产值由过去的1500元左右增加到7500元左右,有的地方可达10000元左右。腾冲县和龙陵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充分利用山区冬闲田种植优质饲草,每亩产值800多元,既促进了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综合效益。
(四)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保障能力增强。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载体,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创新科技推广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科技指导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科技人员现场指导示范、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示范区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使项目区优良品种普及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率明显高于非项目区,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综合效益,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示范带头户,为项目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平台。累计建成良种繁育基地0.24万亩,补助农户良种202.89万公斤,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7.06万亩,科技示范推广12.81万亩,开展农民技术培训17.74万人次,购置农业科技仪器设备46台(套),购置农用动力机械76台(套),增加农机总动力0.45万千瓦。
(五)注重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把项目建设与村庄道路、林木绿化、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等相结合,按照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特别是对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和河流上游采用拦沙坝、跌水陡槽和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方式进行治理,使项目区农业生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整合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沼气池建设、村村通工程、新农村建设、文化教育等涉农项目资金向开发区倾斜,项目区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5年来累计完成生态工程项目建设0.5万亩,改良土壤面积3.14万亩,造林0.25万亩。
二、“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0月20日,在丽江召开的全省“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表彰会上,保山被表彰为“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州(市),这是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努力工作的结果。全市“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将其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列为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市、县(区)、乡(镇)三级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项目乡(镇)作为项目法人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项目。同时,在财政部门专门设立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充实了业务人员,专门负责农业综合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部门配合到位。按照“一盘棋”原则,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三
副市长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1-12-27 16:18:36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163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