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及预防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1-12-14浏览:2093下载240次收藏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及预防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进入21世纪以来,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变,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出现了许多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一)从犯罪主体上,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刚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就新郑检察院来讲,1990年批准逮捕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犯罪嫌疑人共计8人;其中不满16周岁的1人。2005年批准逮捕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犯罪嫌疑人共计53人,其中不满16周岁的25人,是1990年的25倍。  

    (二)从犯罪手段上,未成年人犯罪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残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杀人灭口。就拿新郑的一个案例来说吧:几个未成年人为了抢劫三轮车司机的钱财,将三轮车司机骗至无人的地方,硬是用拳头、石头等物将被害人活活砸死,将被害人价值1500元的三轮车抢走。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或者小轿车。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例如网络犯罪等。三是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  

    (三)从犯罪类型上,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方向发展。根据新郑市检察院相关统计数字,2005年该院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共计99人,其中抢劫占45.45%;盗窃占30.69%;强奸占4.95%。  

    (四)从犯罪组织形式上,结伙犯罪逐渐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结伙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更加严重。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表现比较突出的是网络在当今未成年人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网络虚拟性在扩展人际交流空间的同时,也使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拨,社会责任感弱化;网络全球化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使未成年人在未加保护的状态下暴露在各种信息的场域之中。不可忽视的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人都可以将各种各样的信息发送到网上,这些信息中不乏宣扬暴力、色情等“电子毒品”,无形中使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如新郑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左某某等人涉嫌强奸一案,发现该案嫌疑人经常聚集在网吧上网,发现某些色情镜头后,出于好奇,就产生试试的念头,结果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间,他们先后两次实施轮奸,这些人最大的只有15周岁,最小的13周岁。  

其次就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原因及预防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