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实践与启示
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多方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统一安装施工的办法,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打了一场漂亮的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战役,圆满完成了上级党委和政府交给我县419个20户以上自然村8380套“村村通”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偏远山区广大人民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其主要情况是:
一、相关背景
我县地处山西的南端,人口23万,境内山沟纵横,人口居住涣散,属典型的山、老、边、贫县,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全县经济发展,同样也使山区人民看电视难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截止2009底,全县6万5千余户居民仅有3万3千余户通上了有线网络电视,其余3万5千余户只能通过无线接收和市场上流通的“山寨版”卫星接收设施收看电视节目。
此种情况的局限性是:(1)无线传输接收的是临近河南渑池、三门峡等地不太清晰的地方台节目信号,久而久之本县群众对河南等地行情非常熟悉,反而对山西省及本县的发展状况知之甚少,从而形成“只知道河南党政领导而不知道本县党政领导”的尴尬局面;(2)利用“山寨版”卫星接收设施,起先还能收看到单一的、为数不多的电视节目,甚至还可收看到部分境外电视节目,给国家实行广播电视有效管理带来种种不便,后来国家投入巨资对中星九号直播卫星采取加密措施后,使用“山寨版”卫星设施接收节目信号的山区群众就无法收看到电视节目,众多山区群众在劳作闲暇之余无法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打麻将、赌博等不良风气逐渐盛行。
二、工作部署
针对上述状况,县委、县政府和县广播电视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向上级党委、政府寻求支持,并积极筹集资金,采取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方式努力扩大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以期改变山区群众看电视难的困境,但受山高路险、人中涣散等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无线传输接收节目单一且效果不佳,有线网络传输成本高,县财政无力投入,山区群众不戡重负,抵触情绪很大,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有线覆盖成效很不明显。
恰逢此时,省委、省政府“全面实现农村‘五个全覆盖’的宏伟目标”的战斗号角吹响,国家广电总局也把实施我县山区“广播电视村村通”作为惠民政策的重中之重来实施。
根据国家、省上级部门“村村通”工程统一规划,县委、县政府及早动手,周密部署,提前组织广播电视部门及十一个乡镇党委、政府利用半年时间,以村为单位到广大群众家中了解信号接受情况,深入细致地对全县188个行政村2497个自然村的广大群众看电视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层层上报至上级党委和政府,最终确定我县419个20户以上偏远自然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名单。
二00九年,国家广电总局最终将我县419个自然村一列入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行列,并在年底前下拔给我县8380套“加密型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县广电部门依照我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基层乡镇任务大小不一,人口稠密不一的实际,决定分三批开展实施,并在年底前出台了“村村通”管理办法和工作实施步骤,积极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准备在三个月内按时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任务。
三、实施过程
针对此项工程时间紧、任务大、数量多、条件差等问题,我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把这一惠民政策办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千家万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县长杨彦康为组长,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倩倩,分管副县长韩小青为副组长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建设领导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广播电视台成立了四个工作组,分别由台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赴各乡镇蹲点指导督办、提供技术服务。市委和市政府及广电、文广新局等业务部门领导也多次深入到有安装任务的自然村进行检查和督导,有力的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2、具体实施办法
为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我们科学安排
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实践与启示
本文2011-12-13 09:35:3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0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