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xx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围绕“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塑造xx城区亮点”的城市管理工作主题,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打造一流城市形象,创造一流的城市发展新环境。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住建局党委的大力支持关心下,xx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契机,致力夯实基础,稳步推进,锐意创新,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xx城管执法工作揭开了新的篇章。现将2011年城市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强根固基,夯实城管基础,强化队伍建设
自2011年1月xx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以来,执法局始终不渝地抓队伍建设,首先确立了“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队伍标准,其次是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的近期目标与努力方向。努力铸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明、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文明执法队伍,切实加强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队伍形象,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敢想敢干、勇于负责、求真务实的奉献意识。
(一)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把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开展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养队员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严守纪律、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和政治觉悟。及时建立了政治学习与思想教育制度,制定了年度教育计划,明确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时间,重点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城管执法的地位、作用,行政执法的宗旨、理念与目标,以及讲大局、讲拼搏、讲廉洁、讲奉献等主题,确定每周一上午为执法队员集中学习时间。在学习中,采取集中学习、理论研讨、宣讲辅导等多种形式,坚持做到时间、内容、制度、考勤、笔记、心得“六落实”,并定期对执法队员学习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报。做到每月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次,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20次。通过学习,培养队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同时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扬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引导队员养成和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了队员的责任感,为完成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抓好队伍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工作。局每年采取聘请专家授课及组织队员进行执法培训。通过培训既磨炼了意志毅力,又掌握了执法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上路执法打下了基础。
(三)重视业务能力提升。为帮助执法队员迅速提高业务水平,执法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以老带新、以会带训、互相走访观摩、案例分析、组织执法专项检查,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求提高,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执法局2011年县级文明单位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执法局学习制度》、《公开承诺制度》、《队容风纪制度》和《履职督查制度》、《正常工作期间禁酒制度》、《考勤及请销假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领导班子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管物。
二、加强市容管理,改善城市环境
在城市日常管理工作上基本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被动监管向严格依法、服务于民转变;由被动检查向主动出击转变;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由突击性零敲碎打向规范化、规律性、创新性转变;城市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一)经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根据xx县住建局2011年工作重点,在住建局领导和执法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通力配合下,执法局全年完成39万元的经济目标任务。
(二)做好日常巡察管理,保持正常秩序。城市管理是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天天从零开始。为此,执法局通过加强日常监管,不断发现城市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在管理中以占道经营、流动兜售、乱停乱放、道路治污及渣土运输抛洒等常见问题为重点监管内容,加强市容市貌的管理,保持正常有序的城市秩序。
(三)规范车辆停放秩序。针对城区部分主干道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相对混乱的情况,执法局现场踏勘,实地调查,在人行道设置26个非机动车停放架,规范非机动车的停放秩序,与交警联合,通过媒体搞好宣传,引导车辆驾驶员按规定要求停放车辆,同时加大巡察力度,及时纠违。同时,为缓解城市交通堵塞严重的现状,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在城区部分道路旁合理施划机动车临时停车位,并设置停车温馨指示牌,指导车辆有序停放。针对部分三轮车违规运营、乱停乱放,小马车随意入城,影响市容和交通的情况,主动联系交警部门,联合整治三轮车、小马车,共治理和规范了100多辆三轮车和小马车的运营和停放秩序,使其文明运营,按规停放。针对城区内农村客运车辆乱停乱放、随意揽客现象突出,严重扰乱了城市秩序的状况,配合交警对在城区所有的营运车辆进行规范整治,开展农村客运车辆秩序的整治工作。
三、提高执法效能,保持城市秩序
在做好城市管理日常执法,规范好市容环境的同时,执法局把集中整治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加大工作力度,集中治理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具体工作如下:
(一) 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做好春节前后城市管理工作。 为确保xx县人民过上一个愉快、祥和、安全的春节,春节前期,执法局针对城区主、次干道的副食店、商场出门出店经营现象,通过发放《春节期间严禁出店经营的通知》,并与经营户签订规范经营承诺书及保证书,确保城区主要街道道路通畅,各类占道经营摊点均得到有序摆放,从大年初一起至正月十五,领导班子带队巡查,逐街逐户规劝、现场纠正、督促店面进店经营,今年再次创造了春节期间市容市貌管理最好成绩。
(二) 精心组织、加班加点,强制取缔玉林广场占道经营摊点。 自2002年xx玉林广场建成以来一直是xx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是xx对外的明信片,但自玉林广场投入使用以来,望海片区部分失地少地农民在没有办理任何占道许可手续的前提下擅自占用人行道进行经营,随着广场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到广场休闲的市民也越来越多,经营户由刚开始的几户不断增加变成了现在的45户,自发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小市场,给广场周围的市容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给广场的整体形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针对占道经营摊点、零散摊点、流动摊点较多的现状,xx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领导班子经过多次现场勘查、选址,选定玉林山水一期与玉林山水三期之间路段。xx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于2011年3月22日妥善安置玉林广场45户经营户,确保了玉林广场及人工湖周边环境的整洁与靓丽。
(三)大胆创新、精细管理,打造和谐洁净的城市环境。 2011年3月,我局针对xx县城区市容管理工作出现的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工作现状,局领导及时组织市容中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新的市容整治方案。对xx城区主要街道摆摊设点、占道修车及废旧物品收购等经营摊点,店外悬挂拖扫帚,机动车车辆上人行道,机动车辆(自行车、摩托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实行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对每个责任片区进行划定,并责任到人。截至2011年3月31日,共清理铁件占道加工户30余户,店面出店经营户90余户,乱停乱放自行车、摩托车辆约1 6 0辆次,暂扣占道物品10余件。通过两周的集中治理,龙华东路、拓新路片区市容环境整洁、亮丽,自行车、摩托车辆摆放整齐有序。
(四) 以创建园林县城为契机,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成效显著。 随着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活动的开展,xx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城区龙华东路、拓新路、玉林西路(即水桥小学、县三中)学校周边等重要路段采取整治一条街,巩固一条街,一个月出成效,两个月有所改变,三个月彻底改观的原则进行集中整治并实施长效管理。玉林西路(即水桥小学、县三中)学校周边路段占道经营问题一直作为xx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针对该片区占道经营现象突出,人行、车辆难以正常通行的现状,xx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领导班子经过多次现场踏勘,采取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的有效手段,于2011年3月29日对玉林西路(即水桥小学、县三中)周边的店外摊、流动商贩、烧烤摊点、副食品摊点等占道经营,占道修车、废品收购、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堆放杂物等违章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此次集中治理运用定岗定责与巡察相结合,落实管理责任,实行重点监控,突击治理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校园周边巡回检查,着重做好上、下学时间段的管理。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执法局以该片区城管执法岗亭为宣传载体和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平台,发放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积极开展“城市管理法规进校园”活动。截至2011年4月8日,共清理取缔店外摆放5 0佘处,疏导占道经营流动摊点4 0多个,没收占道物品2 0余件,拆除占用人行道隔墙1 0余平方米,规范非机动车辆(自行车、摩托车)50余辆,打造了玉林西路整洁、干争、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确保了该路段市容市貌的亮丽、畅通。
(五) 整治考点周边环境、爱心送考,努力创造高考期间良好应试环境。 为确保xx考生有一个良好的应试环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统一部署,xx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提前部署,精心组织,为高考学子创造优良、安静的应试环境。从2 011年6月3日至5日,执法局对学校周边占道作业、经营摊点、临时房挡路、废旧物品占道交易等行为进行清查取缔。取缔了台球桌1 3张、学校周边占道经营户共计32家,同时安排城管执法03、04、05号车分别张贴“高考爱心接送车”标志,在高考期间,为考生打开了“绿色通道”。截至6月8日,累计送考10余人次,为学子们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考试环境。
(六)联合执法、严防死守,确保节日及晚会现场环境秩序良好 。 2011年7月16日,第七届珠江源美食文化节暨万寿菊赏花会在xx县玉林广场拉开帷幕,为保证节日期间广大游客和市民有一个干净、整洁的赏花环境,xx县住建局积极组织执法人员
2011年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本文2011-12-02 16:19:21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9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