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是我市实施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菜篮子”商品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市民得到实惠为目的,通过加强基本建设、培育流通体制、强化监督管理、增强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菜篮子”工作,把“菜篮子”工程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满足城区居民生活需求。
二、目标任务
(一)到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8万亩,产量6万吨;生猪存栏达到60万头,家禽存栏2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2万吨,禽蛋类总产量达到1000吨;实现水产品养殖面积达3万亩,总产量2万吨。
(二)主要专业批发市场的规模、效益得到较大提升,促进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安全化方向发展;城区居民“菜篮子”消费价格与周边兄弟城市基本持平。
(三)“菜篮子”商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蔬菜、畜产品药物残留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四)健全“菜篮子”储备保障制度,防范风险,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五)鼓励乡镇积极发展“菜篮子”基地建设,争取上级“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项目支持,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培植龙头企业和蔬菜品牌,保障市场供应,满足辖区群众生活需求。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产业发展,提高生产能力
1.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发挥热区资源优势,探索冬季农业开发高产高效模式,规模化发展反季蔬菜生产。在全市10个乡镇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出口东盟蔬菜基地,积极打造冬早蔬菜、版纳小糯玉米、反季甜玉米等优势产业带,推广气雾温室无土栽培技术,打造景讷东升瓜、嘎洒甜玉米以及景洪、勐罕香茄、豇豆等特色知名品牌。选择勐旺、大渡岗、景讷以及勐龙镇勐宋等资源条件优越的地区,积极发展高山生态型蔬菜以及海船、刺山药、苦藤、甜菜等野生蔬菜生产。在嘎洒、景讷等地建设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坝区重点发展茶树菇、猪肚菇、杏鲍菇等品种,山区重点发展雨林木耳等品种。重点支持2-3家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建设速冻蔬菜、脱水蔬等系列加工生产线,把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
2.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特色小耳猪为重点的畜牧业。以嘎洒、勐养、勐龙、景哈、基诺、景讷等乡镇为中心,大幅度扩大小耳猪养殖规模,引进知名企业集团参与经营,全力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等工作,打造小耳猪国际性品牌。大力发展林下家禽养殖,突出茶花鸡、大种鸡、斗鸡等地方特色品种,实施原产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城郊禽蛋生产基地,确保城镇有效供给。
3.推进水产养殖建设。以嘎洒、勐罕、勐龙、普文、勐旺、勐养、大渡岗、景讷等乡镇为重点,继续抓好全雄性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巩固鲢鱼、鳙鱼、草鱼、团头鲂等及名优珍鱼类养殖。加快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快发展水库养鱼、稻田养鱼、网箱养殖以及山区流水养鱼。依托现有特色水产养殖企业,选择普文、勐罕、嘎洒等乡镇,建设叉尾鲇、罗氏沼虾、丝尾鱼蒦 等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区,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形成区域特色知名品牌。引进生产加工企业,发展罗非鱼出口精深加工。
4.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通过培育发展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销售,走“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 的生产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对广大菜农的政策传递、科技服务、信息沟通、产销对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作用,有计划地组织菜农统一销售产品、创新蔬菜品牌,架起小菜农与大市场的桥梁,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基地建设、规模种养殖农户80%与龙头企业或各类合作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主要农产品进入产业化链,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年销售收入增幅达10%以上。
(二)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质量
大力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照规模范围合理、主导产业清晰、先进性突出、整乡整镇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继续抓好勐龙曼法村1100亩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蔬菜基地、勐龙勐宋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嘎洒曼洪冬季甜玉米蔬菜基地、普文坡脚蔬菜生产基地、勐旺蔬菜基地等五大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及生猪、肉牛、家禽、水产养殖4大养殖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到2015年,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其中达到标准化的养殖场(小区)占规模养殖总量的50%;罗非鱼标准化养殖比重达80%以上;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达到3000亩以上,带动全市8万亩蔬菜生产的发展。
(三)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保证供应稳定价格
1.做大做强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菜篮子”工程在市场流通、满足消费需求和带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做大做强做优景洪集贸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零售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提升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重点支持勐旺、普文、嘎洒、勐龙等主要生产区建立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加强市场信息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冷藏保鲜、加工配送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代售、订单、合作等方式,引进优质“菜篮子”商品,创建生产基地并运回市内销售,做强“菜篮子”工程主体。加强产销动态监测等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制度,科学引导生产发展与市场运行。
2.加强城区农贸市场建设。根据城市发展和人口集聚现状,从方便居民生活、美化城市环境出发,加强“菜篮子”商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置新建农贸市场,改造陈旧落后的农贸市场,清除影响交通安全和环境卫生的马路市场,创造更多环境优美、商品优质、服务优良的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内储藏保鲜设施、交易设施、检验检测系统等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引导农贸市场向超市化方向发展,发展社区“菜篮子”便民店,让老百姓感到舒畅、安全和方便。
3.强化产销衔接功能。引导和支持“菜篮子”产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与生产加工企业直接挂钩,减少“菜篮子”产品的上市环节和防止“二次污染”,形成从生产加工到批零市场的“绿色通道”。支持市内2—3家大型连锁超市与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 “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按照环保、高效、形象的要求,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地购置箱式面包车开展“菜篮子”产品市内配送,开辟“菜篮子”产品“绿色通道”,逐步减少人力或机动三轮车进城卖菜。
4.培育新型流通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和壮大新型产销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进和扶持2-3家年生产经营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的蔬菜生产经营企业,扶持10个年种植蔬菜300亩以上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20户年种植蔬菜在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拓展市场、组织货源、维护权益和促进流通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农户”,成为保障“菜篮子”商品供应的重要货源组织力量之一。
(四)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菜篮子”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1.强化源头监管。加大生产环节治理力度,从源头上保证商品质量卫生安全。建立和完善“菜篮子”商品的产地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菜篮子”商品质量卫生安全要求。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严肃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资品种行为。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增强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意识,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加强对食品加工业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食品出厂销售。健全动植物病虫害测报预警与防治机构,尽快形成高效运转、快速反应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2.完善检测网络。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和动植物检疫等标准以及相关技术规范,使“菜篮子”商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大力推广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进质量安全认证和监督管理,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加强对生猪“瘦肉精”、兽药残留和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做到快速、准确,提高检测效率。完善和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商品进入批发市场交易和零售市场销售。目前,已投资300万元建立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的质量安全监测,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到2015年,全市10个乡镇建立农药残留速测网站,对使用了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蔬菜,严禁进
某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本文2011-12-01 21:39:32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