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廉政文化进机关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政文化状况,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廉政状况和水准。当前所要提倡的廉政文化,是指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倡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利观、利益观问题,在全社会营造讲法纪、讲道德、守诚信的良好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健康向上的社会廉洁氛围,构成社会廉洁文化,这是廉政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土壤。二是营造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府廉洁氛围,构成政府廉政文化,这是廉政文化的主体。三是营造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克己奉公的公职廉洁氛围,构成公职廉洁文化,这是廉政文化的核心。社会廉洁文化、政府廉政文化和公职廉政文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廉政文化在廉政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首先,廉政知识体现人的素质。通过廉政知识教育,使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能够明白,廉政的概念和基本要求,明确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和对权力进行监督的程序、方法。其次,廉政规范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通过廉政规范约束和规范公务人员的行为,从而达到依法行政。第三,廉政信仰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通过树立廉政信仰,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从政者的基本素质,首推“清正廉洁”,对公共权力而言,这是用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历史规律,也就是说,国家权力包含的公共利益愈大,就越有权威。围绕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无数中外哲人论述了难以数计的廉政治国之道,撰著了浩如烟海的廉政文献,这就充分说明了廉政文化进机关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其现实意义还在于廉政文化进机关是实现“三个代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要求。
目前,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建设应当要在注重"六个结合"、"六个突出"上下功夫。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指导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只有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发展。因此,我们应注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既认真研究廉政文化现象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从中概括经验,提炼理论,揭示规律;又坚持研以致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要把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廉政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强与党校、高校、社科院的联系,努力培养一批廉政文化研究人才;加强廉政文化的学科建设,组织专家学者对机关廉政文化以及廉政价值观、廉政法规体系、廉政队伍建设、廉政活动及评价机制等基本内容进行科学研究,着力构建廉政文化体系,为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建设提供一本适用教材;加大廉政文化精品创作力度,高起点规划和组织实施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廉政文化文艺创作,努力创作一批廉政文化专著、理论文章、影视戏曲等精品力作,打响廉政文化品牌。
第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突出创新性。廉政文化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一般文化所共有的延续性、独立性和时代性。只有注重历史,坚持文化的延续性,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只有立足现实,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不断增强时代气息,廉政文化进机关建设才有生命力。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原则,以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为坐标,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优秀的历史廉政文化,用创新的理念去研究历史廉政文化,用丰富的载体去展示历史廉政文化,将历史上的廉政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廉政文化发展优势,同时,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深入研究挖掘廉政文化的底蕴、渊源和文化积淀,并根据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
浅议廉政文化进机关
本文2011-11-11 11:53:0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