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11-11-07浏览:2283下载196次收藏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非公经济“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成效,科学部署“十二五”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全市非公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民本岳阳、富民强市”的目标再鼓干劲。会上将对2010年度岳阳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十强民营企业和纳税50强企业进行表彰。待会,荣华副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非公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非公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非公经济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经受了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贡献日益突出的良好发展态势,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富民强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大。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84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27%。非公工业企业发展迅速,2010年非公工业增加值达到498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32.4%。一批非公企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科电气、凯美特、科伦制药、科美达等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行业内的排头兵。  

(二)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市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现在已有158家,产值过亿元的非公企业从2005年30家发展到现在的311家。全市认证的17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占91.3%。二是产品质量提升。大部分非公企业都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增多,诞生了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在全市15件国家驰名商标中,非公企业占11件;全市115件省著名商标中,非公企业占107件;全市65件“湖南名牌”产品中,非公企业占50件。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非公经济逐步从侧重追求发展速度向注重节能环保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涌现出一批再生资源深加工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得到提升。  

(三)社会贡献日益突出。非公经济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一是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的57.5%,比200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二是成为财税收入的重要源泉。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缴税金40.5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34.6%,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2010年末,全市非公经济安排就业138.5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70%。四是成为推动公益事业进步的重要群体。一大批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活跃在扶贫济困、公益慈善、光彩事业等活动中。非公经济在努力创造财富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四)政策措施不断强化。非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完善。从政策环境看,“十一五”时期,省、市出台了多项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法规。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全民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从组织机构看,我市成立了民营岳阳工程领导小组,开展了“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每年开展了对各县市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督查。从财政扶持看,我市非公企业每年可申报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中小企业贴息资金等支持,另外市县财政都切块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与非公经济发展,如汨罗市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制定了《汨罗市鼓励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发展财政扶持暂行办法》,设立1亿元财政扶持资金;出台《汨罗市加快经济发展奖励暂行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资金1000万元,重奖扩大再生产成效突出的企业、新上重大项目和科技工作成果。从服务环境看,成立了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了岳阳中小企业信息网,建立了中小企业在线咨询服务平台;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全市共有7家获得融资性担保资格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注册资本4.54亿元;建设了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面向全市非公经济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和员工的多层次培养培训平台。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扎实工作、努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开拓创新、奋发作为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研判我市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十二五”我市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全省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和格局下,我们发展的步伐相对放慢了。在2010年度全省市州非公经济考核中,我市排名不升反降,对此,我们既要正视不足,保持清醒头脑,又要发挥优势,坚定发展信心。当前我市非公经济发展仍然面临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偏弱等突出困难和问题,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中也还存在外部环境不够优、扶持力度不够大、要素保障能力不够强等诸多薄弱环节,这些制约因素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一是总量规模有待进一步壮大。我市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近2万家,而规模以上企业仅为1332家,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过小,而且相互间缺乏合作,抵御风险能力相对有限。从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看,尽管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我市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已上升到57.5%,但仍然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80—90%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市非公经济总量规模还不够大,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千方百计扩大非公经济总量和规模,仍将是“十二五”时期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由于资源禀赋、基础薄弱等客观原因,目前我市非公经济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特别是进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相对更少。同时大多数非公企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集中度低、协作能力差,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其中相当部分还属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佳。总体来看,我市非公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繁重任务,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狠下功夫,培育竞争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企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管理水平上,部分企业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尚未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决策随意性较大,部分企业员工缺乏企业认同感,企业管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任重道远。在技术创新上,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存在重成本、重销售和轻技术、轻创新的现象,投入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较弱。在市场开发上,部分企业过度依靠资源、要素等开拓市场,未能做到依靠提高员工素质、推动科技进步赢得市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非公经济和非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是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破解。尽管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