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不断推进,我局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就如何明确自身的职能和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围绕对我县现代农业建设、农机化发展、提升农业机械装备质量和水平起到重大作用的县、乡(镇)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沿革变动情况
1974年6月,从xxx县农业局分离成立县农牧业机械管理局(简称农机局),负责全县农牧机械管理工作。1984年农机局内设农机技术推广股(级别为股级),主要负责全县农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1978年至1982年,全县各公社成立农机管理站,1985年改为农机管理服务站,主要从事农机具的管理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xx县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全县实行机具折价和私人承包责任制。改革初期,大中型拖拉机的发展受到制约,但小型拖拉机数量剧增。农机投资方式开始由国家、集体转向个人投资为主,经营模式也开始了国家、集体、个人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农机专业户、个体户迅速发展,从1991年的2120户增加到2010年的11260户,这一变化促进了全县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1991年县推广站实有人员4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中专2人,初中1人,具有助理级职称1人、技术人员3人。 2003年成立县农机技术推广中心,为副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6人。
2007年,全县有县级农机推广机构1个(副科级),在职人员13人,具有中级职称4人、助理级职称5人、技术人员4人。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13个,在职人员81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6人,助理级34人,技术级41人。
2011年,成立县农机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副科级),编制数8名,实有人员7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1人,专科文化程度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工勤人员2人 。主要负责全县农机技术推广、教育培训、推广项目的选型、论证、申报立项及实施工作、新技术、新机具引进、示范和推广、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和农业机械的宣传、统计工作。13个乡(镇)成立农机管理服务站(股级),编制数66名,现有人数61人(专科文化程度43名,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20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26名,工勤人员34名),主要负责乡镇农业生产所需机具的集中检修和跟踪服务、宣传、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新技术、新机具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协助农机安全监理分站做好本乡镇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县级推广服务体系得到加强、人员得到充实、技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和增强。农机技术培训推广中心现有人员7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1人,专科文化程度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工勤人员2人 ;办公用房560平方米,通过实施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有电脑2台,打印机1台,多媒体1部,拖拉机6台,654型拖拉机1台,联合收割机1台。
(二)、农机技术推广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林果、畜牧、设施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推广技术不断深入,以农业机械化高产示范基地为基础,重点推广了林果业、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农机化技术培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培训设施通过连续几年的投入得到彻底的改造、2010年培训各类人员21155人次(科技培训班14期农牧民10547人次、农机管理技术培训班13期400人次、农机大户培训13期260人、农机新机手培训1120人(其中:增驾培训8期775人,新训16期345人),召开机具演示会3期参加会1800人/次人次、试验、推广新机具853台次、科技咨询3万人次、印发科普资料6余万份。同时,充分发挥农机技术培训学校基地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机管理干部、技术推广人员、农机监理人员及广大农机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2010年受理农机投诉案件6起,挽回农民经济损失0.6万余元,保护了广大消费者利益、维护了广大农机户、农民的权益,同时,做好了农机管理、统计、三大战役、农机协会的协调、组织等工作。
(五)、乡镇站的人员经过近几年的分流、大部分已经优化和调剂到相
某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本文2011-11-03 17:54:3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