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年鉴
《咸阳年鉴》2011卷
淳化县资料
基本情况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咸阳市东北部,总面积976平方公里。东连三原县,西接彬县,南与泾阳县、礼泉县、永寿县交界,北与耀州区、旬邑县接壤。淳化县名始于北宋淳化四年(993),以年号名之。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630—1808.9米,地貌可概括为“一丘一山三沟五塬”。辖胡家庙、十里塬、卜家、车坞、铁王、秦河、大店、石桥、秦庄、固贤10乡和官庄、马家、润镇、城关、方里5镇,204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
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扭住富民强县两大任务不放松,强势推进三大目标建设不懈怠,全县经济社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农业 粮油生产丰产丰收。全县粮油收获总面积42.44万亩,粮油总产12.26万吨,其中:夏粮收获面积19.09万亩,总产4.61万吨,小麦平均亩产283.9公斤,较上年增产24.6公斤,增长9.5%;油料收获面积4.59万亩,总产0.55万吨;秋粮收获面积18.79万亩,总产7.1万吨。全县秋播小麦18.89万亩,种植油菜4.5万亩,小麦良种统供率达到100%。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猪完成投资1202.5万元,在润镇甘沟、城关辛店两个万头生猪专业村新建标准化猪舍52栋,建筑面积9948平米,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户76户,生猪存栏7558头,种猪存栏380头;在胡家庙生庄、马家永丰、秦河桃渠河、石桥咀头、方里方西、固贤下常社村建成1000头以上标准化猪场6个。在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全县建成大棚肉鸡专业村3个,笼养鸡等规模化养殖小区10个。全县大家畜存栏3.12万头(奶牛0.62万头),猪存栏18.15万头、羊存栏16.60万只、家禽存栏128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95万吨、0.78万吨和3.20万吨。全县动物防疫密度达到100%,各类规模养殖场达到70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3087户。蔬菜产业长足发展。在卜家、方里、秦庄、铁王、胡家庙、车坞、石桥、固贤8个乡镇共发展设施蔬菜1873亩,建成标准化育苗点3个,辐射带动全县发展无公害大路菜4.2万亩,向西安、咸阳等城市提供无公害精细菜0.25万吨。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面落实地膜玉米、小麦良种、种植补贴政策,落实补贴资金434.9万元。其中:地膜玉米落实补贴资金246万元,小麦良种补贴资金188.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完成总投资107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725万元,中、省投资350万元。共计购置大中型拖拉机40台,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7台,小型玉米脱粒机177台,配套农具82台(件),果园机械395台,扬场机2944台。农业产业化建设全面推进。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新栽苹果5万亩,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1.6万亩,全县水果面积达60万亩,苹果产量达到72万吨。在石桥乡咀头村推广节水型“果-畜-沼-窖”四配套特色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新栽红提葡萄2700亩。在大店乡建成杂果示范方23个,栽植香菱矮化核桃2813亩,晋枣300亩,石榴127亩,建成千亩核桃示范方1个,百亩以上示范方6个。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9.699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76元。
2010年淳化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实绩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亿元
32.217
14.0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17.653
8.3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8.354
24.8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6.210
13.0
规模工业总产值
亿元
15.6
30.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7.5
3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57
18.2
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4285
50.2
一般预算支出
万元
76851
63.6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4476
22.8
工业 县域工业化进程全面加快。积极培育壮大县域规模工业总量,成功申报规模工业企业5户,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18户。狠抓现有工业企业生产,落实工业发展基金300万元,支持煤炭、建材、果汁、白酒等传统工业企业扩产能、提效益,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着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全面完成了安子哇煤矿二号井(已通过省、市煤炭部门验收)和县菊花水泥厂扩能技改工程任务,实现了企业达产达效。强势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瑞肽腐殖酸有机肥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式投产;30万吨姜家河煤矿建设项目已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甘泉醇酒业技改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已全面结束。稳步推进与国电集团的项目合作和国企改制工作,县化工厂、造纸厂、电石厂等3户企业资产清算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63亿元,同比增长31.6%。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围绕“一坝两区三网”建设总体规划,强势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供水站工程已全面建成,正在实施引水管网铺设;园区供电站工程已完成营业大厅主体建设任务。总投资1.3亿元的华泰万吨气调库及光电分选线项目气调库保暖设施已安装到位,并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5000万元的咸阳奇瑞果品包装材料生产线项目地面建筑已全部开工;总投资8000万元的“冠之缘”蜂产品深加工项目相关手续正在办理当中。同时,咸阳嘉煜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建设两条荞麦饼干生产线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洽谈。2010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22.5%。
第三产业 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5亿,较“十五”末增长155%。大力实施商贸兴县战略,商业步行街、大治洞商贸市场、盛鼎超市建成营业,甘泉宫大酒店投入运营,全县大型商贸市场餐饮企业发展到13家;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完成7个重点景区(点)基本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的仲山生态森林公园及关中第一峡谷取得较大突破,建成“农家乐”旅游示范村50个、180户,开发旅游商品9大类146种,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到6.4万人,年实现收入5.6亿元。
旅游 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仲山生态森林公园项目完成投资1.63亿元,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望山楼及职工宿办楼等工程;甘泉宫、汉云陵和县文博馆绿化美化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栽植常青树0.2万株;积极争取省市旅游基础建设项目资金310万元实施了金川湾石窟屋檐保护工程;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完成了旅游服务中心通电、通水、平整停车场,配备了专职服务管理人员,铺筑景区旅游道路2公里,平整景区主峰战壕1400平方米。投资110万元,全面完成了文博馆二期装修布展工程。重点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大大增强,淳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88万人(次),同比增长2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00万元,同比增长34%。荣获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县、十一五规划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陕西省2010年度最佳旅游县。
科学文体事业 2010年科技星火计划26项,其中科技项目23项,星火项目3项,论证申报市科技项目5项,已争取省级科技资金15万元。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投资1500万元,新建校舍7900平方米,加固校舍1.46万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为5.5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63.8万册,向5500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资金338.5万元,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文化艺术创作有声有色,成功承办了“踏着春天的脚步”陕西文艺界“走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咸阳淳化行)大型采风慰问活动文艺演出;举办“美丽淳化我的家”淳化县群众广场文艺演唱会、“果乡金秋美”淳化县第七届金秋采摘节文艺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9场次,举办各种中小型文化活动、联欢晚会35场次。举办各类书画展、摄影展5次。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电力杯”干部职工运动会,举办各种健身培训班4期,参与人数1200人(次)。
城乡建设 按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累计投资26.8亿元。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双十”工程,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9.8%,较“十五”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县城建设突飞猛进,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建成了梨园广场、县体育场、垃圾填埋场等市政设施10个,实施了仿秦汉风格街景整治、宋城墙遗址保护、秦直大道景观建设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30处,建成限价商品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6.4万平方米,县城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8.2平方米,较“十五”末增加8平方米和4平方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实施润镇重点镇和胡家庙、马家、石桥、方里等示范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大店新区建设,小城镇人气、商气更加旺盛,区域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新农村示范新村 96个、扶贫移民搬迁村82个,搬迁农村困难群众1.4万人,全县行政村水泥路通村率、广播电视通村率、自来水入户率和通电率均达到100%。
招商引资 大力实施叩门招商、小分队招商、会展招商,项目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共引进重点合同项目15个,合同引进资金21.26亿元,完成投资4.42亿元。截至目前,投资5亿元的仲山生态森林公园及关中第一大峡谷旅游开发项目已建成道路48公里,移动土石方60万立方米;投资1.2亿元的瑞肽腐殖酸有机肥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1.3亿元的华泰果品包装材料生产线及光电自动分选线项目气调库主体已建成,设备已安装,气调库已投入运营,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投资1.2亿元的春化山园林基地建设项目,已建成水潭6口,完成基本生产干道20公里,建筑宿办房屋与工棚500余平方米,栽植上规格乔木55000株,水、电基础设施已到位,东湖防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投资5000万元的奇瑞果品保鲜光电分选线及包装材料生产线项目已先后完成了可研、环评、立项、选址、征地、土地报批等工作,分选车间一层主体已建起,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建设之中。
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精神文明情况 积极开展“和谐到农家、富裕到农家 、科技到农家、文明到农家、美化到农家”的“五到农家”活动,在农村举办各种科普宣传活动700多场次,散发各种科普资料(科普书籍、宣传册、光盘、传单、挂图、挂历)10万余份(册),受教育群众20余万人次,接受义诊群众10000人次。制定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科技示范户”“五到农家示范户”评选办法、村容村貌整治管理制度和“改陋习、树新风”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了村红白理事会组织,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理事章程等。城关镇城关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红白理事会成员及小组负责人认真负责,严格按照理事章程办事。全县涌现出了城关镇罗家庄村、方里镇方西村、官庄镇景罗村、润镇五一村、卜家乡卜家村、铁王乡北塬村等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科技示范户”“五到农家示范户”5000多户,为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县文体广电局在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同时,积极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和送戏剧、电影、图书、文艺演出等下乡,一些形式新颖、内容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全县已建成官庄镇景罗、车坞乡南胡同村等46个村“农家书屋”,基本解决了群众看书难的问题。
卫生工作 2010年,官庄、马家、方里、石桥、大店的高标准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已经完成。润镇中心卫生院、铁王中心卫生院、十里塬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卫生院的三个规范化门诊达到市级建设标准。全县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传染病防治、65岁老人免费体检、慢性病管理等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 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已完成2210人,完成任务
咸阳年鉴
本文2011-11-01 19:50:08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775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