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镇机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处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作为乡镇干部,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思想作风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作风建设年”活动自在全县开展以来,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的加快和农村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乡镇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也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不适应。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仍较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一时适应不了近年来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一些干部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缺乏发展思路和发展意识,再加上对学习的不重视,在工作中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
2、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一些干部重视学历考试,轻视政策理论学习。有的干部迫于学习制度的约束参加例会学习,但平时深入基层、联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的自觉性不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各项理论知识和农村工作业务的自觉性不高,还没有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一些干部只满足于完成任务,不注重调查研究,作风不扎实,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的只会照搬照套,仍凭老经验、靠老办法办事情,缺乏新思路、新举措,不深入思考问题,不知道创造性开展工作。一些干部不愿做细致工作,当工作做不通或处于被动局面时,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认为是农民觉悟低、素质差,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甚至采取“高压”政策,既伤群众感情,又不利于工作开展。而有的干部对于处理群众之间矛盾,却又开“太平方”,两头都不得罪,这种“老好人”思想亦使得工作很难开展。
4、群众工作能力不适应。一些干部一方面群众观念淡化,不能充分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深入基层过程中,对如何组织和发动群众落实各项工作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干部呆办公室多,深入基层少;下村后与村干部交往多,与群众联系少;传达精神多,发动落实少。联系群众的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习惯以简单的号召和应付性传达代替组织发动和督促落实,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仅起“传声筒”的作用。
5、工作作风不适应。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在进机关工作的努力无望后往往不思上进,干脆消极怠工,出现了“出工不出力”和“喝茶看报混日子”的现象。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中心不突出,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乡镇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二、原因分析
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
(一)从主观因素上看:
1、重物质,轻精神,价值取向的实用化倾向较为明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乡镇干部的“市场”观念普遍增强,他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和个人需求,思想趋于实际和务实,在价值追求和人际交往上,带有比较深厚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婚姻家庭等更加关注,一些人对理想信念、政治荣誉看得渐淡。
2、重索取、轻奉献,价值取向的享乐化倾向较为明显。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如吃喝玩乐、贪图安逸、高消费等享乐主义思潮无时不在浸浊着人们的心灵。部分乡镇干部的价值理念也逐渐由往昔的无私奉献向等价交换转变,由艰苦奋斗向追求享受转变,
当前乡镇机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本文2011-10-13 10:31:02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6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