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煤炭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理顺我县煤炭产业发展历程,掌握我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县煤炭产业的办法和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和产品升级。根据局长的安排,技术股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调阅日常安全监管和技术管理材料等形式,对我县煤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一)资源情况
xx县是云南省16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其无烟煤资源优势十分明显,资源均沉积晚二叠世、晚三迭世。xx县有8个乡镇24个村民小组蕴藏无烟煤。1956年云南省煤炭局作过1:100000路线普查;1958年以后再度进行煤矿地质工作。1979年云南省煤炭工业局煤田预测组资料,全县含煤面积共400.2 km2,占县域总面积的19.7%,卫星遥感预测储量为20亿t,占全市无烟煤总储量113亿t的17.7%。1985年省地质大队13分队普查报告预测煤炭工业储量5~6亿t,探明储量c+d级12394万t,占全市已探明c+d级无烟煤储量68600万t的18.1%。
根据xx县国土部门资料,2008年全县共有资源量6.0455亿t(其中已利用待开采资源量1.2亿吨),其中查明的地质资源量0.9843亿t(详查0.1亿t,普查0.8843亿t),预测资源量5.0612亿t。
全县煤炭资源分布于四个矿区。兴隆矿区共有资源量27657万t,其中详查资源量1000万t,普查资源量4765万t,预测煤炭资源量21892万t;芭蕉矿区煤炭资源量14157万t;庙坝矿区共有资源量11941万t,其中普查资源量4078万t,预测煤炭资源量7863万t;丁木树矿区预测资源量6700万t。
据最新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勘探报告)显示,我县可采煤层原煤煤质属中灰~高灰分(平均26~48%)、特低~中硫分(全硫平均0.3~3%,一般均在2%以内)、低挥发分(平均13~16%)、特低磷分(平均0.005~0.021%)、低热~中热值(平均18~26mj/kg)无烟煤,有一定的洗选价值,无焦化价值,可煤气化、煤液化利用。
(二)煤炭产业发展历程
1、管理团队
从2004年煤炭工业管理局成立时的2个领导4个兵1辆摩托车,到2009年的5个领导29个兵(不包括临时聘用人员和驻矿安监员)8辆监管车,成立了党组,完善了内设机构,还分别在盐井、牛寨、滩头和庙坝片区设立了4个煤管所,分片监管辖区内煤矿安全生产,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管理团队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极大的促进了xx煤炭产业的安全、健康、快速发展。
2、矿井数量
2004年煤炭工业管理局成立之初,全县分布有大小煤矿(窑)多达214口,通过煤矿专项整治和进一步深化整治,到2005年底,煤炭矿井数被规划保留至42对合法矿井,但仍然存在很多非法小煤窑和拖兜井、挂靠井,据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10月,全县42对合法保留矿井就有15对存在拖兜井、挂靠井,通过几年的技术改造、收购兼并和资源枯竭淘汰,直到今年原竹林煤矿因资源枯竭关闭,拖兜井、挂靠井现象才自然终结。2006年,昭通市人民政府以昭政复[2006]32号文对我县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进行了批复,我县正式拉开了煤炭资源整合既矿井关闭工作序幕,同年整合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5对(宏远、罗银湾、庄子、财源、樱桃),2007年又关闭了3对(志明、乌撒溪、杉木林),2007年12月29日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重新以云煤整合[2007]27号文对我县经过调整后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进行了批复,随后,我县又在2009年关闭了2对矿井(底坪和大竹林),还将在今年底关闭4对资源枯竭型矿井,整合工作结束后,我县煤炭矿井总数为28对,生产能力345万吨/年。
3、煤炭产量
2004年煤炭工业管理局成立当年原煤产量为85万吨,2005年猛增至120万吨,比2004年增长41%,以后逐年稳步增长,至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全年共生产原煤174万吨,2008年以后,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我县煤炭矿井资源整合工作的实质推动,原煤产量有所减少,但2009年仍实现了120万吨的原煤产量,预计2010年全年原煤产量可恢复增长至150万吨,有力的支持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增长。
4、安全监管
2004年,监管队伍刚刚组建,人少,设备差,致使全年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了16.8,2005年虽然有所好转,但仍达到了13.3,这么高的死亡率,使得县委、政府痛下决心,扩编煤炭行业监管队伍,配备监管执法车辆,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奖惩制度,2006年,仅“百日安全生产零死亡”活动期间,全局就下井检查安全隐患达1274人次,查出安全隐患1812条,全年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到了6.45,通过两年的努力,至2008年,矿井百万吨死亡率首次下降到了2以内,为1.72,虽然2009年和2010年矿井百万吨死亡率又有所增长,但仍在可控制范围内。
5、财政收入
2004年煤炭产品实现产值7683万元,实现税费收入99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604万元,到2005年,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产值比2004年增长195%,达到23196万元,税费收入比2004年增长91.9%,达到1900万,财政收入也在去年基础上上扬到1275万元,几乎增长一倍,以后也是逐年增长,至2008年达到顶峰,全年共实现产值54402万元,煤炭税费5344万元,财政收入达到 万元,虽然煤炭产量有所下降,但受煤价上扬影响,预计2010年仍可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
(三)煤炭资源开发开采现状
截止目前,全县尚有煤矿31个(32对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6万t/a,核定生产能力为144万t/a(其中柏树和庙咀煤矿二号井核定生产能力为9t/a,其余大多数为4万t/a或者5万t/a的矿井,有6对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t/a),实际生产能力150万t/a。分布在兴隆、芭蕉和庙坝3个矿区,涉及滩头、庙坝、豆沙、兴隆、盐井、牛寨和落雁等7个乡(镇)。
全部32对矿井中,全部采用了短壁式或正规循环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为炮采,搪瓷溜槽溜煤(少量矿井辅以刮板运输机),矿车人工运煤(少量矿井采用架线机车或电瓶车装运煤),沙坝、华家沟、云川和柏树煤矿等4对矿井各有一个采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进行顶板支护(其余均为木支柱支护),有25对矿井永久或主要运输巷道不同程度的实现了锚喷、砌碹、工字钢等非木材支护,其中牛塘、河口、华家沟煤矿等10对矿井永久或主要运输巷道已全部淘汰木支护。
通过3年的建设,全县已有23对保留矿井达到通风、机电省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指标,全部矿井均安装了矿井瓦斯监测监
关于我县煤炭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本文2011-10-09 12:48:0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