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轮岗调研报告
实行市直部门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改善市直部门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机关的生机与活力,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有力保证。但目前来说,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还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影响了这项工作的进展。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有关统计数据,采取专题调查、座谈了解、相关资料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深入分析,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国家公务员轮岗的一、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的基本情况与特点要求和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日常干部调配工作,积极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9至2001年的三年中,市直党政群机关共交流干部931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52人,占16.3%;科级(中层)干部388人,占41.7%;科员以下干部391人,占42%。从交流干部的情况看,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交流干部的数量明显增加。1996年全市推行公务员制度时,市直部门仅交流干部48人,1997年增加到201人,1998年为154人,三年共交流干部403人。1999年以来,我们把轮岗交流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近三年共交流干部931人,是前三年交流干部数量的2.3倍。
2、单位内部轮岗成绩突出。近三年市直部门交流的931名干部中,属内部岗位轮换的578人,占62.1%。交流的388名科级干部中,内部轮岗259人,占66.8%。这说明内部轮岗已成为干部交流的主体。
3、交流干部的政治素质、知识层次比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市直部门交流的931名干部中,党员干部689人,占74%;大专以上学历的687人,占73.8%;年龄在45岁以下的610人,占65.5%,均高于市直部门干部相应指标。
以上数字表明,我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尤其是交流对象以党员干部、年轻干部和高学历人才为主,对于培养锻炼干部,发挥干部潜能,增强机关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直部门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有关数字分析,仍然存在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
1、就全市而言,市直部门干部轮岗交流的比例明显偏低。近三年全市共交流干部7778人,占党政群机关干部总数(28973人)的26.8%。其中市直部门交流干部931人,占市直部门干部总数(4062人)的22.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数量偏少,跨部门轮岗数量更少。从近三年有关统计数字看,市直部门平均每年交流科级干部数量为130人(388÷3)左右,仅占科级干部职数(以2001年底1610人计算)的8.1%。这130人中,单位内部岗位轮换的87人,占66.9%,省内纵向交流或挂职锻炼的23人,占17.7%,市直部门之间横向交流的仅20人左右,占15.4%。有关统计数字还表明,近三年交流的388名科级干部中,提拔任职的共101人,占交流科级干部总数的26%。按此比例计算,每年在市直部门之间平职或降职交流的干部仅有15人(20×〔1-26%〕)左右,占科级干部总数(1610人)的0.9%。与目前市直工作部门个数相比,每年平均4至6个部门才交流1人。
3、“三多三少”现象比较突出。即在干部跨部门轮岗中,个人自己联系调动的多,有计划轮岗交流的少;机关之间流动的多,到事业、企业单位任职的少;非重点部门到重点部门、小机关到大机关的多,职权部门到“清水衙门”的少。如近三年交流的388名科级干部,除259人属单位内部轮岗外,其余129人中有104人属机关之间流动,只有25人交流到企事业单位。平时干部调配时也发现,市直部门之间交流的干部,几乎全部是通过个人关系联系调动的,很少属于组织上统一安排的。
以上问题表明,我市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即使已经开展的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也主要局限于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而对机关中的中层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人员,轮岗一般只在本部门内进行,这种长期沿袭下来的做法,同新时期对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的高素质高标准要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利于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队伍。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工作的滞后,已成为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事实上,由于大批干部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流动,只能长期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干部的成长。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单位由于人员长期不流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位主义”和推诿扯皮现象,缺乏主动协作精神,影响了事业的发展。有的干部在一个岗位呆的时间太久,视野受到局限,惰性思想严重,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观察和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生机和活力,工作效率比较低下。
三、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工作难以开展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观上,有些单位领导和交流对象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
如有的领导干部存有“本位主义”思想,好干部舍不得放出去,怕影响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自己看不顺眼的干部则推荐轮岗交流,由此产生了误导。也有的领导干部有临时观点,怕麻烦、图省事、求平稳,认为自己在一个单位干不了几年,只求给同志们办几件实事,留个好的结局,平平安安离开或退下来就行,而没有把轮岗交流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去认识,缺乏长远眼光。而对交流对象来说,有的把被轮岗交流看作是工作没有干好,是受排挤,受惩罚,是不光彩的事,也有的担心交流到一个新的单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人生地不熟,会影响政治上的进步。因此,对干部跨部门轮岗问题,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认识还不够一致,即使认识到了,态度也不够积极,以致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干部轮岗交流的良好氛围。
2、客观上,市直单位之间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比如,在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各单位不够平衡,有的差别很大。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贪图安逸,担心交流到条件差的单位受苦受累;有的干部担心新单位待遇低,将来生活难以保障,等等。种种顾虑,给干部轮岗交流带来一定困难。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国家公务员轮岗的一、干部轮岗交流工作的基本情况与特点要求和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日常干部调配工作,积极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9至2001年的三年中,市直党政群机关共交流干部931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52人,占16.3%;科级(中层)干部388人,占41.7%;科员以下干部391人,占42%。从交流干部的情况看,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交流干部的数量明显增加。1996年全市推行公务员制度时,市直部门仅交流干部48人,1997年增加到201人,1998年为154人,三年共交流干部403人。1999年以来,我们把轮岗交流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近三年共交流干部931人,是前三年交流干部数量的2.3倍。
2、单位内部轮岗成绩突出。近三年市直部门交流的931名干部中,属内部岗位轮换的578人,占62.1%。交流的388名科级干部中,内部轮岗259人,占66.8%。这说明内部轮岗已成为干部交流的主体。
3、交流干部的政治素质、知识层次比较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市直部门交流的931名干部中,党员干部689人,占74%;大专以上学历的687人,占73.8%;年龄在45岁以下的610人,占65.5%,均高于市直部门干部相应指标。
以上数字表明,我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尤其是交流对象以党员干部、年轻干部和高学历人才为主,对于培养锻炼干部,发挥干部潜能,增强机关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直部门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有关数字分析,仍然存在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
1、就全市而言,市直部门干部轮岗交流的比例明显偏低。近三年全市共交流干部7778人,占党政群机关干部总数(28973人)的26.8%。其中市直部门交流干部931人,占市直部门干部总数(4062人)的22.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数量偏少,跨部门轮岗数量更少。从近三年有关统计数字看,市直部门平均每年交流科级干部数量为130人(388÷3)左右,仅占科级干部职数(以2001年底1610人计算)的8.1%。这130人中,单位内部岗位轮换的87人,占66.9%,省内纵向交流或挂职锻炼的23人,占17.7%,市直部门之间横向交流的仅20人左右,占15.4%。有关统计数字还表明,近三年交流的388名科级干部中,提拔任职的共101人,占交流科级干部总数的26%。按此比例计算,每年在市直部门之间平职或降职交流的干部仅有15人(20×〔1-26%〕)左右,占科级干部总数(1610人)的0.9%。与目前市直工作部门个数相比,每年平均4至6个部门才交流1人。
3、“三多三少”现象比较突出。即在干部跨部门轮岗中,个人自己联系调动的多,有计划轮岗交流的少;机关之间流动的多,到事业、企业单位任职的少;非重点部门到重点部门、小机关到大机关的多,职权部门到“清水衙门”的少。如近三年交流的388名科级干部,除259人属单位内部轮岗外,其余129人中有104人属机关之间流动,只有25人交流到企事业单位。平时干部调配时也发现,市直部门之间交流的干部,几乎全部是通过个人关系联系调动的,很少属于组织上统一安排的。
以上问题表明,我市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即使已经开展的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也主要局限于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而对机关中的中层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人员,轮岗一般只在本部门内进行,这种长期沿袭下来的做法,同新时期对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的高素质高标准要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利于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队伍。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工作的滞后,已成为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事实上,由于大批干部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流动,只能长期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干部的成长。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单位由于人员长期不流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位主义”和推诿扯皮现象,缺乏主动协作精神,影响了事业的发展。有的干部在一个岗位呆的时间太久,视野受到局限,惰性思想严重,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观察和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生机和活力,工作效率比较低下。
三、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层干部跨部门轮岗交流工作难以开展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观上,有些单位领导和交流对象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
如有的领导干部存有“本位主义”思想,好干部舍不得放出去,怕影响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自己看不顺眼的干部则推荐轮岗交流,由此产生了误导。也有的领导干部有临时观点,怕麻烦、图省事、求平稳,认为自己在一个单位干不了几年,只求给同志们办几件实事,留个好的结局,平平安安离开或退下来就行,而没有把轮岗交流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去认识,缺乏长远眼光。而对交流对象来说,有的把被轮岗交流看作是工作没有干好,是受排挤,受惩罚,是不光彩的事,也有的担心交流到一个新的单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人生地不熟,会影响政治上的进步。因此,对干部跨部门轮岗问题,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认识还不够一致,即使认识到了,态度也不够积极,以致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形成干部轮岗交流的良好氛围。
2、客观上,市直单位之间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比如,在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各单位不够平衡,有的差别很大。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贪图安逸,担心交流到条件差的单位受苦受累;有的干部担心新单位待遇低,将来生活难以保障,等等。种种顾虑,给干部轮岗交流带来一定困难。
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轮岗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本文2011-09-24 17:58:2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621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