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部分地区基层银行网点发生挤提事件的调查和启示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1-09-22浏览:2570下载166次收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部分地区基层银行网点发生“挤提”事件的调查和启示  

   

“挤提”事件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由于消费者对银行给付能力失去信心而产生的从银行大量支取现金的现象。十年前的“世纪之交”,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曾因“基金会危机”“城信社危机”普发了“挤提”风波,所幸的是当时金融监管部门反应迅速,应对有序,“挤提”风波被迅速扑灭。近年来,随着金融环境的优化,金融市场日益稳定,“挤提”风波似乎失去了其滋生的“温床”。但省内茂名、肇庆、云浮等地,以及周边省市湖南、重庆等地频频发生的“挤提”事件,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经对我省和周边地区发生的“挤提”事件的深入剖析,笔者认为,造成“挤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造成银行业“挤提”的主要原因剖析  

内部原因:  

(一)银行管理不善发生“挤提”事件的内在原因之一。  

银行管理不善,容易发生挤提事件,从国内外情况看,无论是“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还是“美林公司被人收购”,还是美国金融业爆发次贷危机,都印证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挤提”风波首先会从经营不善的企业乘虚而入,进而兴风作浪,扩散各地。而中国银行业最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泥潭中逃过一劫,最终凭借的还是优质资产和稳健的运行机制。在我省周边地区湖南省衡阳市城市商业银行发生的,“挤提”事件,也是因为自身经营状况较差、各项监测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被风险评级体系列为第六类的银行而引发的。  

从笔者所在的雷州市看,虽然同处粤西地区,但雷州市近几年能在“挤提”危机下独善其身,与雷州市当地稳定的金融环境和本地金融机构具备较为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不无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与该市近几年来金融机构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资本充足率等重要指标都有很大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的因素大有关系。特别是当地农信社经历几年来的票据兑付、增资扩股、统一法人社等改革之后,资本实力得到扩张,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形象不断改善,抗风险能进一步提高,这也是避免“挤提”事件的重要内在原因。  

外在原因:  

(二)恶劣的金融生态环境滋生“挤提”风波的温床  

很多的“挤提”事件,都发生在金融环境较差的局部地区或长期经营管理不善的金融机构。如茂名市是我省欠发达地区,逃废金融债务企业较多。2004年,该市农信社不良贷款率达71%,资本充足率为-39%。近年来虽然大有改善,但不良资产具高不下,资本低足率严重不足,在这样的金融环境,风声鹤唳都让社会草木皆兵,让群众提心吊胆,历史上,该市就曾经多次发生“挤提”事件。  

同在粤西地区的湛江市,也曾在世纪之交发生的“挤提”事件,就是因为当时名目繁多、良莠掺杂的“基金会”的存在扰乱当地金融市场,后被国家强行接收倒闭的情况下发生的挤提风波,接踵而至的是县域城市信用社因经营不善或被关闭或被撤并,对“挤提”事件的扩散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这说明,金融环境的好坏是造就挤提风波的外在原因之一。  

(三)错误的舆情容易误导群众引发“挤提”事件。  

所谓“三人成虎”便是对舆情巨大威力的最好描述。舆论引导不当,也很容易引发“挤提”风波。如前面所提的衡阳城商行发生“挤提”事件就源于《上海证券报》刊发“银监会拟发退市令,三家城商行受警告”一文,该文点名批评了衡阳城商行等三家银行,指出这三家银行不良资产率尚在50%以上,并强调“对于风险状况不断恶化,地方政府无力或无意救助的银行,要研究其市场退出问题。”该文刊登后,被湖南当地媒体《三湘都市报》转载,引起群众心理大恐慌,最终引发了“挤提”事件。  

(四)政府部门乱作为造成群众心理大恐慌引发“挤提”事件  

而发生在我省茂名、肇庆、云浮等地多起局部“挤提”事件,则是因为地方基层政府部门强制银行金融机构扣划计生款所引发。无独有偶,发生在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挤提事件竟也缘起扣划计生款。  

“超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部分地区基层银行网点发生挤提事件的调查和启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