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尖兵亮剑“315”
今年年初,大庆油田响起嘹亮的冲锋号,经过48年的高效开发,在给国家贡献近20亿吨原油后,我们要在年4000万吨原油生产水平线上再稳产10年。长垣油田是典型的高含水、高采收率、高勘探程度的“三高”油田,如何让这个主力油田更好地发挥在高科技新会战中的作用,科技工作者引入高精度3d地震技术,对长垣油田展开了新一轮的研究和探索。
2008年7月,蒋洁敏总经理在听取大庆油田公司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汇报会议上,指出要特别强调三维地震的应用,提出长垣三维地震“ 315” 攻关目标,即地震达到“识别 3米 断距、 1米 厚砂层,采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的效果。这一目标的提出为长垣开发地震工作指明了方向。
长垣油田开发地震的工作量将是常规地震工作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技术成熟度低,国内外可参考和借鉴的资料少,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大家打破常规地震解释做法,将研究区块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区块结合,在典型区块探索处理和解释技术,成熟后在全区推广应用。院总工程师王凤兰要求,“各路人员要尽快实现思想、技术、工作三个融合,使地震技术更好地为油田开发服务。”室主任姜岩常常鼓励大家要敢于突破前人的观念和认识,发挥井震结合的技术优势。大家为每一个新发现而兴奋,为每一个新思路而欣喜若狂。当 齐金成 博士利用地震切片找到了和沉积相带图非常吻合的清晰的河道边界时,他兴奋的像个孩子,冲进会议室,打断了正在开会的姜岩组长,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项目组从领导小组、专家组到科研人员上下一心,解放思想,潜心科研,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股份公司和油公司领导对长垣地震工作非常重视,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副总经理张国珍等领导,多次对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315’工程是一个‘天字号’的工程”,要求大家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增强使命感,为大庆稳产再10年尽职尽责。
为了实现“315”规划目标,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攻关组潜心攻关,得到了油公司、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短短几个月里,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攻关组已经编写了《长垣油田精细三维开发地震工作规划》、《大庆长垣油田精细开发地震“315”工程规划部署》、《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设计》等12个报告,先后八次给股份公司汇报,在各个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油公司、研究院领导层层把关,并得到了油公司开发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大庆物探一公司、各采油厂及研究院各科室等13家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共69人参与了报告编写,制定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科研攻关规划安排,确定在3个典型区块开展5项关键技术研究,将在以后进行推广应用。
为了编写长垣油田精细三维开发地震工作规划,攻关组姜岩、杨会东等每天白天在油公司讨论修改方案,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整整一个月,那时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大家的衣服被汗打透了,可大家却浑然不觉。经过广泛调研,提出了“533”计划,即“识别 5米 断距, 3米 微幅度构造, 3米 厚砂层”,并按照“地震采集-处理-解释的一体化,地震-地质-油藏的一体化,开发部-研究院-采油厂等参加单位组织协调一体化”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油公司副总徐正顺对长垣开发地震工作提出了战略性建议,油公司开发部负责开发地震工作的领导每天全程跟踪,经常会为了一个小细节驾车来到研究院亲自和大家商讨。研究院陈树民总师对报告的每个细节都认真
高科技尖兵亮剑“315”
本文2011-09-05 14:00:47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