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人工接种项目设计方案
2011年锁阳人工接种项目设计方案
锁阳属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植物,主要寄生于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小果白刺、大白刺、白刺的根部,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经常被用于不同的药物组方的配伍中,直接体现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锁阳的人工培育也可大量增加锁阳的贮量和采挖量,进行人工接种。
一、锁阳人工接种项目区的概况
(一)项目区位置
2011年锁阳人工接种项目区主要分布在**东线的退牧还草区,**东线的退牧还草区和天然林保护区以及***镇传统锁阳生产区和天然林保护区。在这些地区,主要选择白刺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人工接种。
(二)项目区的气候与水文特点
项目区气候属中温带荒漠干旱和半干旱区,属大陆性气候,冬季干冷,夏季酷热,雨水稀少,风沙大,日照充足,蒸发量大,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日照2900-3100小时,无霜期130-160天。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浅水层水位深30 -60米 ,流动沙丘的干沙层厚度为10 -20厘米 ,干沙层下稳定湿沙层的含水量为2-3%,能够满足沙生先锋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三)地形地貌与植被
项目区的地形特征多为沙丘地带,地形条件复杂多变,主要以沙土为主,也有较为平坦的湖道及其平原地带,其土质多为碱性沙土或红碱土,这些地带的地貌特征较稳定,植被分布密度大,且植被丰富,项目区地带的植被为荒漠型植被,植物种类以梭梭白刺为主,此外有沙冬青、沙拐枣、霸王、红沙等耐干旱的沙生木本植物、沙生灌木和草本植物。
二、2011年锁阳人工接种项目的规划设计
(一)实施项目的面积
根据项目区的白刺分布情况,并结合退木还草、天然林保护,飞播区保护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地区。2011年锁阳人工接种项目区,分别为**东线的白刺分布区,面积为1万亩;**东线退牧还草及飞播保护区,项目区面积为0.5万亩;***镇周边的传统锁阳生产区和天然林保护区,项目区面积为1.5万亩,总的项目面积设计为3万亩。
(二)锁阳人工接种的技术措施
根据项目区白刺分布的密度和地形地貌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接种地点,接种点多选在沙丘较为稳定植被相对集中的白刺边,与白刺的相对距离不能大于 1米 ,考虑到项目经费的限制和工程量因素,2011年的锁阳接种项目主要以推广的形式带动项目区的牧民进行锁阳的接种,所以每亩的接种穴数设定为5穴左右;项目区的总的接种穴数为15万穴,并计划每年增加接种密度,逐年提高项目区的锁阳贮量和采挖量。接种的深度要在流动干沙层以下 20厘米 左右,根据实际情况,接种的深度设定离地面 50厘米 左右,接种时间应在7
2011年人工接种项目设计方案
本文2011-08-31 08:47:37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