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县矿业开发现状与对策
我县地处陕南,汉江横贯其中。全县总面积5354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是我省四大成矿区 “山柞镇旬”成矿远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色金属和各类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发展迅猛,截止2010年底,全县探矿企业65家,采矿企业72家,选矿及加工企业15家,已开发利用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矿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矿产业开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目前,全县已探明矿产39种,产地100余处,其中汞锑、铅、锌、黄金、磁铁、重晶石、水泥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大,汞锑保有储量位居全国第二,号称“中国汞都”;锑的基础储量4.3656万吨,居全国第七位;铅的预测资源量50万吨;锌的预测资源量200万吨,位居全省第二;金的预测资源量5万千克;铁矿的预测资源量2亿吨,重晶石预测资源量200万吨以上,水泥灰岩的预测资源量1亿吨。且开采条件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我县矿产业从粗放经营到规模开发,从单一矿种到多矿种开发的发展变化,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尤其近几年来,经过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综合整治,安全、环保、水保、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优势矿产形成采选冶一条龙,产供销相配套的产业化格局。但从我县矿产业开采现状来看,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地勘工作薄弱。目前仅勘查了汞、锑、砂金、石灰岩、铅锌等几个矿种,其它铁、重晶石、毒重石和大部分铅锌矿地质勘查工作才起步,还有很多矿种没有探明储量。二是矿产企业整体规模小,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转化效益不高。矿山企业“散、小、乱”问题较为突出。许多企业矿产品加工工艺水平落后,主要以买原矿为主,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少,高附加值矿产品市场开发不足,矿产资源整体效益低下。三是矿产资源开发引发诸多安全、环境问题。一些矿山企业规模小,投资少,只顾眼前利益,只重视生产,忽视环境治理,乱采滥挖,致使不少矿山出现了滑坡、地下渗漏、地面塌陷、地表植被破坏等现象。有的企业在开采之后对土地植被和坑口不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给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四是矿业权市场化程度不高。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二、矿产业开发利用的对策
首先,实现“四个转变”,利用好矿产资源。一是实现矿业经济生产方式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根据现有矿产资源状况,制订矿业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科学、高效、有序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采取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联合办矿、规模经营。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生产,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管理,使矿产开发走向规模化发展之路。二是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料型”向“加工型”转变。坚持高起点
谈我县矿业开发现状与对策
本文2011-08-29 08:32:1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