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宽容论》读书报告
《社会宽容论》读书报告
图书信息:
书 名: 社会宽容论
作 者:李振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月第一版
开 本:20
页 码:552
写在前面的话:
宽容为本,和而不同。宽容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或境界,而且是一种世界观。
背景简介:
尽管不宽容和歧视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体系之中。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学术等领域宽容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确实应该跨入并且正在跨入一个更加宽容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个人、群体、阶层、城乡、国际以及价值观念、信仰、精神追求等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纠缠的复杂特征,迫切需要探索社会宽容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而《社会宽容论》这是通过探索社会宽容的内涵、实现主体、社会依据(社会分层、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控制、社会冲突、社会变迁等),对宽容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予以回答。这里重点分析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社会宽容的关系,即第三章的内容。
一、社会宽容的含义。
1.社会宽容的复合性。社会宽容不是简单的彼此隔膜的“互不干涉”,这显然具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特征,与社会宽容所要求的彼此平等的内涵不相符;社会宽容也不是传统理解的容忍、忍耐、逃避,尽管传统的宽容思想带有直接的现实性,但其中含有许多“不得不”宽容的色彩;同时,社会宽容也并非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不是那种随意性、等量齐观的相对主义态度,因为宽容始终与责任、惩罚等紧密相关。
2.社会宽容与创新。社会宽容本身将构成一套逻辑体系、话语方式,具备对既有事物和新事物的解构、重新解释的功能。一个处于新时代的国家、群体、个体必须强调创新、竞争和开拓竞争,而创新必然涉及宽容差异性、创造性的问题。通过对社会盛行的各种思想、现象进行反思,通过社会宽容的方式、实现策略的分析,会发现一些异于寻常的新的理解方式。
二、社会分层的宽容空间。
1.社会分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客观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和文化观念等使得许多人在各种界限的约束下确定自己的阶层地位和阶层身份。一个口头上宣扬自由和宽容的社会,如果客观条件做不到职业选择、就业机会的均等,大量的人员被束缚在固定的阶层领域而无法动弹,这实质上仍然是一种社会不宽容。这样,道义上的宽容和私人美德常常成为庇护体制陋习的一种托词,需要反思、警惕甚至反抗的对象。我们不能期望这样的事,“无论慈善事业怎样把它人道主义化,无论社会保障全国最低标准政策的系统设施怎样限制着其中最恶劣的过分情况,结果必然会把社会分为两个永久性的,有时甚至是世袭的阶层——一个富裕的阶层,另一个贫困的阶层。”
2.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上层集团对于下层人员和群体流动的限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秩序的稳定,并可使上层容易的获得和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换句话说,崇尚控制和计划性的社会,高贵的人眼中只有不知足甚至显得很“贪婪”的赤贫下层,这确实
《社会宽容论》读书报告
本文2011-08-23 02:14:29发表“文章评析”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490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