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滑县,在“十一五”时期对农业的总体思路是要把握好做优做精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开展“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战略非常重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滑县走出贫困,振兴经济的必要途径。作为发挥党的重要理论阵地作用的党校,对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在2008年8月28日,党校的四位教师下乡入村对留固、八里营、高平等乡镇进行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的情况及问题思考。
一、 滑县特色农业调查现状
(一)、滑县特色农业总体情况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县域面积1814平方公里,辖9镇13乡,1020个行政村,总耕地170万亩,总人口123.6万人,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棉花、大豆、玉米、油料生产基地县,享有“豫北粮仓”之称。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全县形成了“肉牛、肉鸡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留固的大葱,八里营的黄金瓜,高平的大棚蔬菜,慈周寨的花生和西瓜种植,四间房的万亩桃园等13个特色种养业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
(二)、对留固镇、八里营乡的调查情况
滑县留固镇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振兴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发展以大葱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方面成绩显著。该镇最早从1982年开始仅有6—7户种植大葱,靠用自行车自己带到市场上去卖为最早的销售形式;到了80年代后期,种植面积扩大到几百亩,靠小商小贩来拉为重要销售方式;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面积发展到现在的3.1万亩,年大葱产量可达1.55亿公斤,到了大葱收获季节,大王庄“大葱销售协会”的经纪人就会主动帮种植户挖掘、打捆、装车、销售一条龙服务,形成了现在大王庄为市场的成熟销售模式。
该镇现在人均耕地为1.3亩,根据大葱“一年一季”的特性,各用一半地分别轮流耕种大葱和小麦,平均0.65亩地只需要投资750元就能赚到将近8000的利润,这是种植小麦的7--8倍,大大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村里一些妇女每到收获季节,一天就能帮收帮捆的每天收入40元,成为留固镇劳动力转移一大特色。
八里营乡在滑县东部,总面积1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万亩。全辖64个行政村,14000个农户,58356人。八里营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盛产粮、柿、油,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7050吨,有“豫北小粮仓”美誉。种植业结构科学、合理,洋香瓜、香菇、山绵羊成为全乡三项特色产业,其中更以洋香瓜为主要特色。
八里营乡南苑村在1997年只有8户种植黄金瓜,发展到今天就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种植洋香瓜,品种也有一种发展为现在的6种,有黄金瓜、雪红、风雷、脆梨、彩星、王子二号。每个农户只要投资1.8万元就能建立一个标准为1.4亩的大棚,洋香瓜一年两季,到夏末还可种植黄瓜,这样下来一年的净收益就相当于10亩地的收入。该村还准备建立一个“千亩方”,集中承包土地后再分散承包给愿意种洋香瓜的个人,这样既可以形成规模统一管理,也能够调动种植的积极性。
二、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
滑县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2011-08-17 22:04:16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474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