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商系统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各级企业登记管理机关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五个更加",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立足职能抓服务,促进了市场主体加快转型发展
一是深度挖掘政策空间,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和支持企业上市的部署,结合总局、省局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市局企业注册局组织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培育扶持企业上市的实施意见》,最大限度挖掘各项优惠政策空间,真正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全力服务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和加快推进全市企业上市进程。两个《意见》呈报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后,李华理局长和张少军书记、张务锋市长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上半年,全市系统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468户,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83511户,同比增长11.97%。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市企业集团发展到85家,获得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达到30户、总量占全省的9.1%,帮助196户个体工商户完成公司制改造。
二是强化政策约束,大力促进结构调整。以限制"两高一资"项目为重点,针对被工信部指令淘汰的14家落后产能企业、省政府指令淘汰的18家落后产能企业和市政府计划淘汰的46家落后产能企业,制定并实施了责令变更、注销登记,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的限制措施;大力支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加快发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特色产业。今年以来,共登记各类新兴产业企业212家。
三是大力推行股权出质登记工作,力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继续牵头组织、积极筹备,召开了"全市'三押一推'融资座谈会",市局与市民生银行签署了《实施"金商工程"合作协议》,23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65亿元,向各级金融机构推荐了170余家信用好、股权结构优良、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市政府连续三年召开'三押一推'工作会议,市政府和省局领导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有力推动了股权质押等"三押一推"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系统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340件、出质股权52亿元、助企融资63.3亿元,融资总额继续位居全省系统第一位。全市系统还通过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共登记小额贷款公司18家、村镇银行2家,其中沂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是我市登记注册的首家外资村镇银行。
四是积极引导二三产业分离,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在坚持"五个不变"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抓大放小,主辅分离"、"模块发展、链式运作"、"盘活资产、激发活力"三种模式,大力推动二三产业分离工作。严格落实了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加快二三产业分离工作推进速度。上半年,共帮助158家企业实现内部二三产业分离,分离总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系统已帮助442家企业完成了二三产业分离,分离出服务业企业438家,帮助组建企业集团17家。
五是强化登记信息运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通过认真学习总局编写的《内资企业登记管理信息分析指引》,密切关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亮点、新热点,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综合分析。突出抓好半年、全年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分析和企业年检信息三个分析报告。上半年,全市系统有41篇登记信息分析报告被各级领导批示和政务信息采用。省局局长李华理、市委书记张少军、市长张务锋等领导对市局撰写的《关于2010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等分别作出重要批示。部分县分局撰写的信息分析报告被县区领导批示。
(二)突出重点抓监管,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深化网格化监管,提升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水平。各县分局通过实施网格化目标管理考核,狠抓各类信息的准确录入、监管信息的动态化调整,加强对网格化日常监管的指导和监督、规范监管"留痕"等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网格化监管,提升了网格化监管的精细化水平。上半年,市局组织开展了网格化监管工作专项检查,逐一分析通报问题,深入落实整改措施,推动了网格化监管工作水平的提升。在今年省局召开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局就网格化监管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二是认真履行年检验照职能,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充分发挥年检验照发现问题和搜集市场主体信息的功能,严把国家产业政策关,认真审核业户登记条件,加强对业户前置许可证件的对照审查,从严查处"三虚一逃"违法行为。继续完善网上年检服务举措,全市系统保持了企业网上年检率100%,继续实施了"延期年检"服务措施,对7月31日前到各级登记机关申请年检的企业,免于超期年检处罚,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依托年检验照工作,认真做好非公党建信息采集。截至6月底,全市系统共办理企业年检28989户、年检率 83.9%,办理个体工商户验照189113户、验照率70.8%,查处"三虚一逃"等案件31起,对在7月31日前到各级登记机关申请年检的1593户"延期年检"企业免于超期年检处罚,采集非公党建信息44476户。
三是构建综治格局,深入推进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市局积极汇报争取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的通知》,推动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分局利用全市开展的"创城"工作,顺势借力,开展了无照经营和"黑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了无照经营信息抄告制度,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信息抄告制度的通知》,规范了信息抄告工作,实现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信息共享和部门之间的互相协作。市局和各县分局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对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上半年,全市系统共检查业户57779户,取缔无照业户1799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4898份,办理营业执照18318户。查处取缔"黑网吧"15户。向有关部门抄告涉及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业户771户。
(三)围绕登记抓规范,着力提升登记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严格工作规范,确保登记安全。严格前置审批规范。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准入门槛和省局编印下发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确保安全事故不在登记环节发生;严格登记程序规范。按照统一的登记标准、登记程序和登记要求,细化工作流程,规范登记行为。企业注册局在驻市政务大厅窗口推行了"登记叫号制度",较好地均衡了工作量,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档案管理规范。各县分局认真做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档案专项检查,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规范登记事项,加强数据质量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名称登记管辖和有关登记事项的规范,市局制定了《关于冠"临沂市"、"临沂"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认真做好登记监管数据质量修改补录工作,根据总局"四相符"、省局"五相符"的要求,严格落实录入、审核、维护、纠错、检查、通报"六项制度",确保数据质量的准确、完整、权威,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登记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三是加强"窗口"建设,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以迎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市局制定实施了《迎接全国、全省文明城市创建"窗口"行业实地考察测评工商行政管理"窗口"规范》,使工商所服务大厅等"窗口"做到内外各类标识齐全、便民设施完善、环境整洁卫生、工作人员着装规范、服务热情、申诉举报机制畅通。批发城等6个驻城分局,对照《规范》要求,狠抓"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所辖驻城16个工商所的"窗口"规范化建设得到了省市"创城"验收组的好评;河东分局、沂南县局高度重视机关企业登记"窗口"建设,加大投资,异地重建,对照《规范》,打造了"硬件"齐全、"软件"规范、高效便民的企业注册服务大厅。
(四)夯实基础抓队伍,打牢企业登记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各级企业登记管理机关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五个更加",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立足职能抓服务,促进了市场主体加快转型发展
一是深度挖掘政策空间,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和支持企业上市的部署,结合总局、省局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市局企业注册局组织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培育扶持企业上市的实施意见》,最大限度挖掘各项优惠政策空间,真正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全力服务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和加快推进全市企业上市进程。两个《意见》呈报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后,李华理局长和张少军书记、张务锋市长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上半年,全市系统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468户,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83511户,同比增长11.97%。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位。全市企业集团发展到85家,获得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企业达到30户、总量占全省的9.1%,帮助196户个体工商户完成公司制改造。
二是强化政策约束,大力促进结构调整。以限制"两高一资"项目为重点,针对被工信部指令淘汰的14家落后产能企业、省政府指令淘汰的18家落后产能企业和市政府计划淘汰的46家落后产能企业,制定并实施了责令变更、注销登记,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的限制措施;大力支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加快发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特色产业。今年以来,共登记各类新兴产业企业212家。
三是大力推行股权出质登记工作,力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继续牵头组织、积极筹备,召开了"全市'三押一推'融资座谈会",市局与市民生银行签署了《实施"金商工程"合作协议》,23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融资意向65亿元,向各级金融机构推荐了170余家信用好、股权结构优良、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市政府连续三年召开'三押一推'工作会议,市政府和省局领导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有力推动了股权质押等"三押一推"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系统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340件、出质股权52亿元、助企融资63.3亿元,融资总额继续位居全省系统第一位。全市系统还通过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共登记小额贷款公司18家、村镇银行2家,其中沂水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是我市登记注册的首家外资村镇银行。
四是积极引导二三产业分离,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在坚持"五个不变"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抓大放小,主辅分离"、"模块发展、链式运作"、"盘活资产、激发活力"三种模式,大力推动二三产业分离工作。严格落实了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加快二三产业分离工作推进速度。上半年,共帮助158家企业实现内部二三产业分离,分离总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系统已帮助442家企业完成了二三产业分离,分离出服务业企业438家,帮助组建企业集团17家。
五是强化登记信息运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通过认真学习总局编写的《内资企业登记管理信息分析指引》,密切关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亮点、新热点,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综合分析。突出抓好半年、全年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分析和企业年检信息三个分析报告。上半年,全市系统有41篇登记信息分析报告被各级领导批示和政务信息采用。省局局长李华理、市委书记张少军、市长张务锋等领导对市局撰写的《关于2010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等分别作出重要批示。部分县分局撰写的信息分析报告被县区领导批示。
(二)突出重点抓监管,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深化网格化监管,提升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水平。各县分局通过实施网格化目标管理考核,狠抓各类信息的准确录入、监管信息的动态化调整,加强对网格化日常监管的指导和监督、规范监管"留痕"等工作,进一步深化细化网格化监管,提升了网格化监管的精细化水平。上半年,市局组织开展了网格化监管工作专项检查,逐一分析通报问题,深入落实整改措施,推动了网格化监管工作水平的提升。在今年省局召开的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局就网格化监管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二是认真履行年检验照职能,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充分发挥年检验照发现问题和搜集市场主体信息的功能,严把国家产业政策关,认真审核业户登记条件,加强对业户前置许可证件的对照审查,从严查处"三虚一逃"违法行为。继续完善网上年检服务举措,全市系统保持了企业网上年检率100%,继续实施了"延期年检"服务措施,对7月31日前到各级登记机关申请年检的企业,免于超期年检处罚,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依托年检验照工作,认真做好非公党建信息采集。截至6月底,全市系统共办理企业年检28989户、年检率 83.9%,办理个体工商户验照189113户、验照率70.8%,查处"三虚一逃"等案件31起,对在7月31日前到各级登记机关申请年检的1593户"延期年检"企业免于超期年检处罚,采集非公党建信息44476户。
三是构建综治格局,深入推进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市局积极汇报争取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的通知》,推动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分局利用全市开展的"创城"工作,顺势借力,开展了无照经营和"黑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了无照经营信息抄告制度,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信息抄告制度的通知》,规范了信息抄告工作,实现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信息共享和部门之间的互相协作。市局和各县分局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对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上半年,全市系统共检查业户57779户,取缔无照业户1799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4898份,办理营业执照18318户。查处取缔"黑网吧"15户。向有关部门抄告涉及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业户771户。
(三)围绕登记抓规范,着力提升登记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严格工作规范,确保登记安全。严格前置审批规范。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准入门槛和省局编印下发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确保安全事故不在登记环节发生;严格登记程序规范。按照统一的登记标准、登记程序和登记要求,细化工作流程,规范登记行为。企业注册局在驻市政务大厅窗口推行了"登记叫号制度",较好地均衡了工作量,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档案管理规范。各县分局认真做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档案专项检查,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规范登记事项,加强数据质量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名称登记管辖和有关登记事项的规范,市局制定了《关于冠"临沂市"、"临沂"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认真做好登记监管数据质量修改补录工作,根据总局"四相符"、省局"五相符"的要求,严格落实录入、审核、维护、纠错、检查、通报"六项制度",确保数据质量的准确、完整、权威,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登记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三是加强"窗口"建设,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以迎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市局制定实施了《迎接全国、全省文明城市创建"窗口"行业实地考察测评工商行政管理"窗口"规范》,使工商所服务大厅等"窗口"做到内外各类标识齐全、便民设施完善、环境整洁卫生、工作人员着装规范、服务热情、申诉举报机制畅通。批发城等6个驻城分局,对照《规范》要求,狠抓"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所辖驻城16个工商所的"窗口"规范化建设得到了省市"创城"验收组的好评;河东分局、沂南县局高度重视机关企业登记"窗口"建设,加大投资,异地重建,对照《规范》,打造了"硬件"齐全、"软件"规范、高效便民的企业注册服务大厅。
(四)夯实基础抓队伍,打牢企业登记管理工作
在全市工商系统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本文2011-08-15 17:35:04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459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