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铁交通事故处置对策思考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11-07-30浏览:2172下载292次收藏

【摘 要】随着高铁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运用,高铁将成为城际之间交通运输的主要途径。到2012年,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将基本形成,我国也将迎来高铁经济时代。随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成运营,铁路机车车辆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等高铁交通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如何科学、快速处置高速铁路交通事故,已成为消防部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嘉兴高速铁路建设的情况,浅谈高速铁路交通事故特点及处置对策,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 交通事故 处置对策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新修建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输送能力大、速度快、安全性好、环境影响轻等特点。但由于种种因素,高速交通事故时有发生。1998年,德国汉诺威高铁出轨事故造成101人丧生、105人受伤。2007年,英国高铁出轨事故造成1人死亡、102受伤。

一、高铁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行驶速度。这是造成高铁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以沪杭高铁为例,全长160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 2010年9月1日,首列动车调试过程中时速高达330公里,最高时速可能达到400公里。10月1日,沪杭高铁全线开通后,平均时速达350公里。机车高速行驶时,一旦遇有紧急情况就难以及时处置,从而造成交通事故。

(二)机械故障。这是高铁交通事故火灾的“头号杀手”。以德国高铁出轨事故为例,事故的起因是车轮金属疲劳。因此,尽管高铁线上技术很高,但车轮、转向架、车轴等质量同样不容忽视。只要有一节的一个车轮、车轴因为长时间运行出现金属疲劳等问题,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同时,中国国产化高铁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距离,机械故障引发的停运等现象频发。

(三)违章操作。在350公里的车速条件下,司机视察物体运动的动视力明显下降,水平视野就会逐渐变窄,很难再看清楚障碍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尤其是夜间视距、能见度更为不足,刹车距离超过司机视距,为行车安全增加了变数。特别是弯道,如遇紧急情况,司机操作不当,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四)环境影响。我国高铁很多是建设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如京津塘地区、四川地区等。同时,高铁机车在行使中,容易碰到雨雾冰雪和瞬间大风等恶劣天气。因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气象条件极易造成高铁交通事故。

(五)人为因素。我国的高铁多为全线高架,但少数地段也有非高架的现象。如沪杭高铁嘉兴段,全线80%为高架,其余为路堤,人员容易翻越或破坏防护网,设置障碍等进行轨道破坏,这些都可能导致高铁机车发生出轨。

二、高铁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易造成交通长时中断。目前,全国铁路每天开行高速列车1000列左右,受路况、车况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交通事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且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由于高铁轨道全封闭,出入口少,轨道固定,分隔行驶,路面较窄,极易造成交通中断,影响铁路往返班次的正常运行,导致大量乘客滞留事故车内或始发车站。

(二)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高铁发生交通事故,在紧急制动的情况下,受高速惯性力的影响,往往容易造成车头与车尾、车厢与车厢之间相互撞击、挤压,瞬间直接导致车内的乘客伤亡;部分车厢受到撞击而发生严重的变形、侧翻于铁路的路基上或直接冲毁护栏而坠入落差较大的高架桥下,造成人员群死群伤。

(三)易发生“二次事故”。高铁交通事故发生后,因瞬间撞击产生的高温热能、火花等因素,可能会直接引燃车厢内易燃物品、行李等而发生火灾。即使事故后没有发生火灾,但列车脱轨撞塌高架桥、高压线杆或引发高架桥坍塌的可能性极大,电伤、压毁或压伤过往车辆及行人,中断桥下公路交通。同时,高铁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情况信息传递、警示标志设置不及时、不规范,极易造成相向而来的高速列车或后续发出的高速列车避让不及,而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四)易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基于上述三个事故特点,一旦发生高铁交通事故,易造成交通堵塞,影响铁路正常的交通秩序,且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容易引起国内外媒体舆论的特别关注。因此,受负面信息的影响,易引发社会恐慌。同时,后续的善后工作若处理不当、不及时,易激发遇难家属的情绪,从而引发集体冲突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高铁交通事故救援的不利因素

高铁轨道一般远离城市,事故发生的路段较为偏僻,且时间、地点不定,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因此,受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消防救援工作难度大。

一是救援道路条件受限。高铁路基一般要高于周围环境,在建造时通常采用高架结构,每隔4至5公里设有专用应急疏散楼梯,桥上无法通行消防车,且高架桥下两侧多为农用耕地、山坡,并未设置消防救援等专用行驶车道,因此消防救援力量无法快速赶赴事故地点。采用桥下作业的办法,但受路面、自然障碍等条件的影响,消防救援等力量也难以快速集结,从而影响了救援行动。

二是救援现场环境复杂。高铁交通事故发生后,救援任务点多线长。尤其是列车厢体损坏变形、翻车后坠入河沟等不利因素造成疏散、营救人员困难,需要大量的救援力量,多部门、多警钟合作。同时,由于受隔离网等阻碍和登高作业条件的影响,消防救援运送兵力的路线少、难度大,救援装备难以展开,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是专业救援装备欠缺。目前,消防部队配备的特种救援装备大多以公路交通事故为主,尽管很多装备也适用于高铁交通事故,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高铁交通事故处置对策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