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小城市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的意义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1-07-27浏览:2206下载251次收藏

浅谈小城市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的意义
 

    小城市建设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小城市培育和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化概念、我国城市化实践以及小城市建设有关问题的分析,阐述小城市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的意

义,并尝试提出小城市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议。   

一、城市化的概念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一书中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古代一样,城市乡村化,指出了农村向城市转化的时序;美国《世界城市》认为,都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从事非农业工作,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这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人口的密度和经济责能,第二方面强调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实质上这两方面是互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则表述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从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陈甬军则对各个学科关于城市化不同角度定义的内容进行概括为:城市化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变化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指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这一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这不仅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这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因此不管是从人口学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都可以这么理解,城市化的实质就是集中化。城市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主要还是表现为一个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演进过程中,劳动力不断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既是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也是中国城市化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更是探寻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核心问题。在对城市化概念内涵的理解上,还有一点必须要清楚的是,城市化呈现出循环过程的特性。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成至研究指出,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相继经历了4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城市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市人口不断向最大城市集中和不断向城市核心地区集中,即所谓“纯城市化”;2.20世纪60年代加速的“城郊化”阶段,城郊化指与大城市核心相邻地区人口增长,或者说在城市地区发生的分散化;3.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反城市化”阶段,即人口分散化超出了城市的界限,“反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村人口的回流以及中小城市的发展;4. 20世纪80年代的“再城市化”阶段,即城区重新增长,这意味着城市地区呈现复兴的趋势和一个新的“城市化”时期,从而一个新的城市化循环开始。

二、    我国城市化的宏观政策安排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达到30%左右,就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随之发生变革,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率不断向70%左右攀升。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与社会结构发生了最大变化,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加速了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是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从多年来的短缺经济向结构性过剩经济转换,经济一度持续低迷,城市下岗职工增加,农村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减少,部分劳动力再次加入到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小城市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的意义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