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深化中心镇培育发展的有益探索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1-07-27浏览:2813下载151次收藏

    坚持走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根据省委党校教学安排,2011年6月初,领导干部进修一班第一组的学员深入宁波嘉兴及舟山等地,就中心镇培育发展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调研期间,学员们与嘉兴平湖市,宁波江北区、象山县,舟山定海区的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认真听取各地中心镇发展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平湖市新仓镇、江北区慈城镇、象山县石浦镇、定海区新建社区,并就“十二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心镇培育发展问题与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调研使学员们一致感到,嘉兴宁波在深化中心镇和培育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实践,勇于改革创新,大力开展新市镇和卫星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了城镇化步伐,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经验启示

嘉兴市委市政府从本地区小城镇城市功能逐步强化和完善的实际,着力深化中心镇培育发展,于 2007年12月和2010年4月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强镇扩权积极培育现代新市镇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完善新市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加快现代新市镇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2009年7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心镇改革加快卫星城市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将有条件的余姚泗门镇、慈溪观海卫镇、奉化溪口镇、宁海西店镇、象山石浦镇、鄞州集士港镇、江北慈城镇等七个中心镇发展成为宁波都市圈的卫星城市,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七个卫星城市逐步打造成为区域发展的特色基地、要素配置基地、公共服务基地、创新创业基地、改革试验基地,实现从中心镇到卫星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学员们认为,嘉兴宁波在新市镇和卫星城市建设中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对深化全省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正确功能定位,把握发展方向。从纵向看,中心镇处于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的节点,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集聚能力,是小城镇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横向看,各个中心镇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产业结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和鲜明特色。嘉兴宁波在推进新市镇和卫星城市培育发展过程中,正确功能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围绕“拓市场、调结构、保增长、添活力、惠民生”的发展要求,促进卫星城市依靠挖掘土地等内部资源,实现集约发展、转型发展;依靠创新开放体制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实现集群发展、提升发展;依靠优化提升发展服务周边的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实现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嘉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新市镇要成为所在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小城市,成为主、副中心城市的特色功能区和卫星城,成为嘉兴网络型大城市的基础性节点,成为推进城市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联结纽带。宁波江北慈城镇是儒学文化、慈孝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千年古城。江北区委区政府坚持从慈城现实基础、发展潜力和在宁波都市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将慈城发展功能定位为:江南第一古县城;长三角新兴休闲旅游目的地;宁波中心城西北门户区;宁波都市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使慈城镇步入了快速发展之路,自2001年实施古县城保护开发工程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完成了约10万平方米古建筑的修缮、重建、新建,使古县城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2亿元;古县城景区接待游客59万人次,门票收入340多万元

(二)完善规划体系,实现科学布局。规划是先导。在新市镇和卫星城市培育发展过程中,嘉兴宁波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着眼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和市、县、(市、区)域总体规划,从推进现代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结合各新市镇和卫星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高水平,编制、修订和完善相应规划,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平湖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集约有序”的发展原则,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服务业向商业街区集中、居住向城镇社区集中”的思路,及时调整完善各新市镇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业功能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商业街区和住宅小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并认真做好总体规划与各类专业规划的有机衔接。为鼓励支持新市镇搞好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还规定镇当年经营性土地净收益的2%,作为镇规划编制的资金补助。该市新仓镇根据新市镇空间布局规划要求,及时调整新一轮社区布点规划,将靠近集镇的7个村纳入城镇社区,规划用地106.4公顷,规划户数6230户,占全镇总户数62%,有力促进了人口集聚。宁波江北区委区政府为了保护慈城古县城,满足慈城未来城市发展需要,规划新建了面积为5.2平方公里的新城。截止目前,新城建设累计完成资金投入20亿元。在规划布局上,新城既继承了古县城的格局和文脉,又体现了现代城市的特点和功能。

(三)强化产业培育,夯实发展基础。实践充分证明,产业集聚是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支撑,单纯的人口集聚是不可能推进城镇持续发展的。嘉兴宁波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新市镇和卫星镇发展的核心内容,按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和城乡经济融合、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要求,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新市镇和卫星城市;通过建立引导优势产业由周围各村落向新市镇和卫星城市集中,以及镇(市)产业向产业规划化集中的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生态、高效、开放为主要标志的现代都市农业。通过平台建设和机制引领,嘉兴已基本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基础完善、功能配套、各具特色、联运发展的新市镇工业功能区。平湖独山港镇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近几年来,镇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完成了长约30公里的镇区道路,新增围涂面积10700亩,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吸引了中国航油、上港集团、华辰能源、大明玻璃等一批大项目签约落户,落地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

(四)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发展品位。良好生态环境是现代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客观要求。嘉兴宁波在新市镇和卫星城市建设中坚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着眼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转变中心镇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城尾乡头”的特殊地位,将乡村田园风光与城市现代文明全面融合到新市镇和卫星城市的规划编制、市政建设、住宅开发和产业发展中,建设生态化的产业集聚区,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绿色建筑”、清洁生产,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园林绿化,使新市镇和卫星城市成为现代化的“田园城市”、“绿色城市。”宁波象山县石浦镇明初就筑城成镇,设昌国卫,是浙东地区抗倭重地,与天津卫、威海卫等齐名,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目前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建有亚洲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动作、功能提升等举措,石浦镇初步建设成为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较强的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食品加工和海洋高科技产业基地、长三角区域特色鲜明的休闲渔港,2009年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宁波江北区慈城镇通过环境建设,吸引了大批商家云集发展,形成了金田铜业城和私营工业城两大工业产业基地。金田铜业城依托中国企业500强、国内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地2000多亩,拥有40万吨铜产品加工能力;私营工业城,现有企业100余家,主要行业为电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

(五)积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嘉兴宁波在推进新市镇和卫星城市建设中,按照“能放则放、权责一致、提高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强镇扩权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赋予新市镇和卫星城市部分县(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监管改革,理顺新市镇和卫星城市与垂直部门派驻机构的关系,强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深化中心镇培育发展的有益探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