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实践与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1-07-27浏览:2977下载164次收藏

根据省委党校2011年第二期领导干部进修一班a班第二单元主题学习要求,近期,2组全体同学围绕着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专程赴义乌、兰溪和桐庐等地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参观、走访和座谈等形式,了解了各地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具体做法。大家感到,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义乌作为我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坚持以商强农、以城带乡,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在探索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成效更为显著。为此,我们以义乌为点,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实践创新进行了探讨。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再认识

(一)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提出

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由此,开启了我国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2003年11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则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又提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建设和工作举措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明确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为此,国家批准设立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新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国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的实践经验和阶段性特点,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浙江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力度。2004年,我省率先制定出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坚持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率先提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2008年,省政府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年,省委、省政府在嘉兴和义乌部署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0年,省委、省政府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省初步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符合浙江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极大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1、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其根本是解决“三农”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2、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工业化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整合为同一个历史过程。从长远目标看,城乡统筹应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城乡相互融合、双向演进的过程。

3、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促进传统二元结构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涉及整个社会管理构架的重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核心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变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战略性的调整,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4、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①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统一编制区域内城乡发展总体规划。②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使城乡产业由原来的失衡走向协调、由分割走向融合。③统筹城乡空间布局:研究城镇体系与交通、信息体系的空间构建等问题,达到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预期目的。④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发展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住处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⑤统筹城乡社会事业:重点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二、义乌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始终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各项改革走在前列。尤其是近年来,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中心工作,以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商强农、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日益完善,总体进入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走出了一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

(一)注重顶层设计,明确“两转一保”目标,不断推进城乡融合

义乌在制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时,重视顶层设计和全局把握,把“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 (即 “两转一保”)作为改革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所有工作都围绕生产、生活、服务保障三大体系展开。

1、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创造条件推动农民创业致富。多年来,义乌着力构建最利于农民创业致富的小商品制造和销售产业体系,市场培育了经营主体15.8万个,90%以上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当地农民就有20万人),农民收入9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一个个制笔专业村、服装专业村、电子商务淘宝专业村不断涌现。同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向经济型、生态型、观光休闲型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还加快对原省级开发区(园区)和镇街工业园的整合并向农村的拓展,提升城乡产业结构层次,使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日益活跃,许多农民成为现代企业的职工。到2010年,义乌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775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1.3万元。目前,国务院批准的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全面启动,生产资料市场、电子商务园区等一批新的产业发展大平台、农民创业就业大平台正在稳步规划建设,将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体系,努力转变农民生活居住方式。义乌以规划为龙头,高标准开展城乡新社区建设。2003年,义乌在全国率先提出《义乌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将全市广大农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根据村庄布局、人口规模、交通、产业等条件以及不同的功能定位,对市域进行了整体规划,把全市1105平方公里市域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因地制宜推进城乡新社区建设,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使城乡建设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目前,有538个村完成村庄整治,有181个村启动旧村改造,累计新建农房3.7万户,农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达到68.8平方米。“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许多经过旧村改造的城中村、城郊村,房租收入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全面实施“异地奔小康”工程,引导农户到城镇和中心村落户,已有3000多山区农民实现下山就业脱贫。

3、构建城乡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义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加大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投资改造镇街、农村(社区)医疗机构,优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已有18.27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4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51.1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1%。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保障,全市13个镇(街)均设立了劳动社会保障服务所,形成城乡沟通、信息互动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每年为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服务12万人次以上。同时,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技能和文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2004年以来,已累计投入培训经费6185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88613人。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改革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设立企业社会责任“义乌标准”,构建和谐用工关系,充分保障农民二、三产业就业的合法权益。

(二)注重项目带动,实施民心工程,不断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推进过程中,义乌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明确分阶段重点,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向农村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实践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