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2004年以来,我校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之一,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及重点工作,下大力组织实施。学校立足本职,结合当地实际,紧紧围绕xx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和农业领域、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提高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从业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培训情况
自2004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来,学校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职业和岗位,尊重农民意愿,开展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定向和定点培训,采取订单培训、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多种措施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场地、师资、电教设备、教材优势,真抓实干,培训内容涉及农机操作手、农民实用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机修理工、植保员、农机创业培训、和制糖工、制丝工、制鞋工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多方面培训,每年皆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转移任务。截止去年底,共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8430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民就业技能,为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采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阳光工程项目工作在我校顺利进行,学校成立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阳光工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学校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做,日常工作有专人负责的良好局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培训工作的思路,确定劳动力转移的工作目标,各部门积极组织,密切配合,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得到顺利实施。
2、搞好舆论宣传,贴近农民开展工作
学校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信息等宣传媒体开办专题节目,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标语等形式,使农民群众看得清、听得见,从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方针政策,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培训转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培训管理
为了提高师资专业素质,学校鼓励教师自学和参与上级组织的培训,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等方法提高教师的素质。并根据专业特点和用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聘请了一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专业实践经验,教学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满足了培训的需要。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制定了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建立健全了《教学班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辅导教师职责》等多项制度。
在培训工作中,学校严格规范学籍管理。通过“公示制度”向农民公布培训单位名称、任务、专业、时间、收费标准、政府补贴标准、就业去向等内容,向农民讲解阳光工程的涵义及政策,并核实学员身份,对职业技能培训人员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申报制。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核发农业部印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培训管理工作做到档、表、册齐全。培训结束后,及时申请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检查验收,每期培训均通过“阳光办”的检查验收,并且受到肯定及好评。
4、结合实际,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培训
为广泛了解农村劳动力特点及现状,学校组织人员多方考察和收集信息。根据我市农民学员文化水平比较低、培训时间较短、学了就要在转移就业时发挥作用等特点,为增强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农民素质,掌握实用技术,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设了相应的课程,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并采取面授辅导与电化教学相结合,发挥录像教学的直观性和录音教学的便捷性。采用课堂讲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组织学员参加实践,采取
某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2011-07-24 18:58:18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