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招商引资是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作为资源困乏、财政贫困的xx县,招商引资更是首选手段。近年来,我县狠抓招商引资,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效比较显著。但在招商引资竞争的大格局下,特别是西部地区以资源为主的招商活动,对我县挑战形势是比较严峻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招商引资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出“四多四少”的特征,粗放型项目多,集约型项目少;工矿业项目多,农产品项目少;单一型项目多,规模型项目少;中小型项目多,重大型项目少。如上结构表明,以消耗资源为主的项目是我县的投资热点,而农林牧渔业项目较少,属冷门;以房地产等为主的短期项目居多,而工、农业等产品深加工的长期项目偏少,对我县引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了太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由于招商项目结构不合理,缺少大项目大投资,形成了引资总量小、基数低的被动形势。其主要原因:
一是缺优质项目的“生产能力”。我县虽然作了超乎想象的努力,仍然一直难以推出产业关联度强和聚焦效应明显的大型优势项目,直到今天,滚动开发、动态管理招商项目格局尚未健全。近三年,我县共推出了60个项目,项目开发包装水平和质量有了长足进步,但除了对项目进行格式化介绍外,还普遍存在着市场能见度低、操作性差、实用性不强、计量分析不准确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与投资商谈判的筹码和效果。
二是缺项目“营销能力”。当前,我们的招商项目推介形式单一,储备的客商资源很少,没有强大的资源后盾,又缺乏必需的宣传推介平台,全赖“参会”推介,等客商上门,被动招商。
三是缺项目“售后服务”。项目签约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保障和优质的软件服务,可以说硬件先天不足,基础设施落后,都是制约项目推介和落实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有着聚焦效应、起着风向标作用的县工业园区因地方财力匮乏,难以达到“多通一平”的招商基本要求,令投资商望而却步,直接影响签约项目履约率。同时投资软环境更是xx在外界评价的焦点,如2010年我县与福建企业合作投资中输出的工人,因一时吃不了苦,与去时的理想培训不一致,使招商项目几乎流产。在软环境上我县仍存在着自满和自闭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有一部分人的地方本位意识作祟,对引进外资、外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开放意识薄弱,往往因为“红眼病”或特权意识严重,对招商项目设置障碍;有的部门服务不规范,办事效率低下;有的单位和部门,因为小团体或个人利益“吃、拿、卡、要”,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权威,造成“以商传商、商劝商退”的不良影响。
要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才能为xx在“十二五”期间实现xx经济社会较快增长目标。
一、制定规划,统驭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工作
我县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具有明显的计划功能和指引意义。我们应尽快制定《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在利用内资外资的政策导向、产业布局、规模和质量上做好目标定位,把利用外资的策略手段科学化、协同化、持续化,稳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加强项目结构调整,完成后劲强势的产业布局,与投资商的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多走出去,多请教,细研究,苦实践,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会开辟出招商引资新天地。
二、结合我县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研究和实践
要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化解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央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等政策优势,充分认识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新时期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机遇,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举措,是我们招商工作的重点。要结合我县自身的实际,显示特点,放大优势,注重产业无缝对接和有效延伸,实行一、二、三产业全面招商,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协调推进,要在巩固发展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注重引进一批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以此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要在引进产业链中生产加工制造等低端环节的同时,注意产业的前
某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本文2011-07-24 18:07:16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93689.html